新浪汽车>行业>正文

Uber Lyft加剧城市拥堵?

Uber Lyft加剧城市拥堵?
2019-08-13 11:29:06 盖世汽车

长期以来,Uber和Lyft一直认为,叫车应用有潜力通过缓解交通和减少私家车拥有量,让城市变得更好。每当有研究揭露网约车是交通拥堵日益恶化的因素时,这两家公司必定会对结果提出质疑。

  长期以来,Uber和Lyft一直认为,叫车应用有潜力通过缓解交通和减少私家车拥有量,让城市变得更好。

  每当有研究揭露网约车是交通拥堵日益恶化的因素时,这两家公司必定会对结果提出质疑。然而,这回出来的结果他们没法反驳,因为数据正来自于公司内部。

  2018年9月,Uber和Lyft让Fehr & Peers交通咨询公司在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和华盛顿这6个城市考察了两家公司全部的车辆行驶里程(VMT),并将这个数字与每个地区当月的车辆行驶里程进行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私家车和商用车大大超过了Uber和Lyft车队的数量,但这两家公司在这些城市的VMT中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研究从两个层面进行了解读。一部分是偏远地区,包括周边城镇和郊区;另一部分是核心区,也就是城市就业最密集的地方。

  从更宽泛的区间来看,Uber和Lyft在每个城市仅占VMT的1%至3%。但当我们把范围逐渐缩小,只看市中心时,这个数值就会飙升。

Uber Lyft加剧城市拥堵?

  具体来看,在旧金山,Uber和Lyft占所有VMT的13.4%;在波士顿,这个数字是8%;华盛顿特区为7.2%。

  由此可见,Uber和Lyft对一些城市交通状况的冲击远比之前想象的要严重。

  旧金山郡交通管理局委托进行的一项独立研究显示,2017年该地区的交通模式中,像Uber这样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公司在工作日产生了约6.5%的VMT,周末提高到10%。

  “这几乎比此前预估的量高了1倍。这一差异可能是由于近两年使用叫车软件的人越来越多。”看到Fehr & Peers给出的结果后,肯塔基大学土木工程教授格雷戈里·埃尔哈特(Gregory Erhardt)解释道,他还研究过Uber和Lyft对公共交通客流量的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城市受到的冲击并不像其他城市那么严重。

  Uber和Lyft在芝加哥、洛杉矶和西雅图的VMT所占比例就相对较低。而作为两家公司在美国最大的市场,纽约市则完全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很可能是因为该市的汽车拥有率较低,公共交通网络广泛。

  该研究还分阶段对叫车服务进行了考察,从空车到载客途中,再到对拥堵的影响均有涉及。

  结果如何?在Uber和Lyft的车辆平均行驶里程中,只有54%至62%的时间里是有乘客的。而三分之一的VMT是空车状态,或者可以称为空回头车。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市正试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立法将司机的工资与载客时间挂钩。

  同样,Uber、Lyft也尝试减少车队与私家车、商用车之间的VMT差距,作为减轻对交通影响的一种方式。

  但不可否认,“尽管叫车公司可能会加剧交通拥堵,但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提供此类服务的车队规模仍然相形见绌。”Uber全球公共交通政策负责人克里斯·潘希利南(Chris Pangilinan)在博客上写道。

  对此,Lyft想把问题撇得更清。“我们知道,私家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76%的美国人是独自开车上下班的。”该公司政策与分析负责人彼得·戴(Peter Day)表示,“在我们继续努力帮助解决城市面临的挑战时,我们也需要了解叫车服务到底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多年来,Uber和Lyft经受了有关污染和交通拥堵的各种批评。

  双方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推出共享自行车和摩托车服务;努力将公共交通时刻表和售票整合到其APP中;推出鼓励司机改用电动车的激励计划;Uber还支持纽约市最近推动的拥堵收费计划。

  在任何一个城市,私家车数量都远超Uber和Lyft,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意外,也并非毫不相关。可这一次,正是叫车公司自己的数据突显了这一点。

  交通领域的专家大多受够了。

  “随着Uber、Lyft等车队加入到城市交通当中,交通被破坏,数十亿美元因此流失。这时,我们应扪心自问,这到底解决了哪些交通问题。”前纽约市交通局局长柯沈捷(Janette Sadik-Khan)在推特上写道。

  从叫车公司得来的最新数据可以看到,它们可能是更方便的出租车,却不是所承诺的交通革命。

  (本文来自于盖世汽车网)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