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行业>行业新闻>正文

中国汽车市场真的缺一个雷克萨斯吗?

中国汽车市场真的缺一个雷克萨斯吗?
2018-12-04 18:28:48 新浪汽车

抛开雷克萨斯是否会国产的话题,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中国市场上真的缺少雷克萨斯这样一个豪华品牌吗?为什么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媒体的神经,甚至它们都没有动,我们都按耐不住,替它们制造新闻了呢?

中国汽车市场真的缺一个雷克萨斯吗?

  12月3日晚,有媒体爆出雷克萨斯国产正式确定的新闻,在经过一晚的发酵后,类似新闻在今天(4日)如“井喷式”爆发,各类“石锤体”随处可见。然而在经过核实后发现,这一新闻的出处不过是今年10月20日中国一汽的一篇公众号文章《中国一汽:打造合作共赢的成功典范》。文中指出,一汽与丰田将用10年的时间完成三步走计划,而终极目标正是导入雷克萨斯豪华品牌。很明显,雷克萨斯国产是一则“假”新闻,或者说是被放大了10年的新闻。

  其实,抛开雷克萨斯是否会国产的话题,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中国市场上真的缺少雷克萨斯这样一个豪华品牌吗?为什么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媒体的神经,甚至它们都没有动,我们都按耐不住,替它们制造新闻了呢?

  为何我们总揪着雷克萨斯不放?

  其实,雷克萨斯国产的新闻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彼时,时任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裁野崎松寿表示:“销量不足10万辆,雷克萨斯国产没有意义”。言外之意就是,如果销量突破10万辆,雷克萨斯就有可能能会国产。4年后的2016年,国内雷克萨斯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但此时官方却三缄其口,闭口不谈。

中国汽车市场真的缺一个雷克萨斯吗?

  今年10月国庆节刚过,雷克萨斯国产的新闻再次频繁见诸报端,但是相比起媒体的集体“高潮”,雷克萨斯方面却表现的很高冷,亦如它的品牌调性。不予置评的方式也让大家很快闭上了嘴。

  而此次“雷克萨斯国产”的新闻,称得上是报道范围最广,报道媒体最多的一次,但是很遗憾,现实再次给我们泼了盆冷水。

  经过以上种种事件,我们不经反思,雷克萨斯真的好到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对之趋之若鹜、垂涎三尺的地步了吗?相比起我们的“猴急”,更应该着急的难道不是雷克萨斯和它的母公司丰田吗?

  难道不是雷克萨斯更需要我们吗?

  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901.54万辆,在同年全球汽车销量突破9000万大关的情况下,中国就贡献了近1/3,此外中国汽车销量还是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的王牌市场。

  2017年同样是中国进口车销量的爬坡之年,数据显示,同年进口车累计销量达到121.6万辆,同比增长16.8%。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其占整体销量仅有0.04%,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雷克萨斯就是全年121万辆,以及0.04%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121万辆进口汽车中,宝马品牌进口车销量达18.7万辆,领跑进口车销量榜;奔驰销售18.3万辆,位居销量第二;而雷克萨斯累计销售13.4万辆,取得第三名的成绩。也就是说雷克萨斯整体销量占据了2017年进口车总销量的近11%,这对被冠以小众品牌的雷克萨斯而言绝对是一个好成绩。

  今年,雷克萨斯品牌乘胜追击, 1-11月累计销量接近15万辆,同比增长24.3%,其中11月销量达到16,587辆,同比上涨28.6%。

中国汽车市场真的缺一个雷克萨斯吗?

  但是与中国市场销量的节节攀升相比,雷克萨斯在美国的主战场却显得有些“郁郁不得志”。

  2016年雷克萨斯全球累计销量67.7万辆,在中国市场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的耀眼光环下,却是美国市场下跌的尴尬。数据显示,当年雷克萨斯在美共售出33万辆车,同比下跌3.9%。到了2017年,雷克萨斯在美全年销量为30万辆,同比下滑了7.9%。

  遥想今年中美贸易战交锋之际,雷克萨斯在美国的工厂受挫,5月份雷克萨斯在中国月销量仅为可怜的6291辆,环比“腰斩”。那时的雷克萨斯是何等的着急,如果没记错,它可是首家发布声明下调全系车型的厂家,引领了当时进口车集体调价的“风潮”。

  一边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边是占据品牌销量17%(2017年雷克萨斯全年销量75万辆,中国销量13万辆)且持续上升的比重。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让雷克萨斯知道不容有失。

  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得出与庞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基数相比,雷克萨斯的销量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雷克萨斯而言,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笔者观点:

  患得患失的丰田是时候觉醒了

  用患得患失来形容雷克萨斯此时的处境再合适不过了,一方面它羡慕于竞争对手捷豹路虎、凯迪拉克、沃尔沃们国产后销量的大幅攀升。另一方面,它又忌惮品牌国产后,品质下降、

  品牌形象受损。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如果合资生产,它的利润又多了一个人分享,这是精明的雷克萨斯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其实,在记者看来,雷克萨斯又陷入到“丰田”式的固执中了,眼下在中国发展的合资品牌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入,甚至将中国生产的汽车供应全球,前有沃尔沃,后有宝马。从之前的“在中国,为中国”转变为“在中国,为全球”,合资股比放开之后,合资成了简单的生意和买卖,更加市场化的行为势必为中外合资双方提供更大可施展的空间。

  丰田此时不应只计较此时一城一池的得失,更应该看到未来更大的可能,顺势而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责编:林嘉兴)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购车完全指南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最新图集

更多

最新视频

更多

车型推荐

换一批

车型排行

更多

推荐阅读

联合制作

热门搜索

更多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