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选车

正文

问:为何突“变天”五大困境拦路

http://auto.sina.com.cn   2011年05月09日 08:3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字号:

  从去年一季度高达70%以上的增幅,一下子降到8.1%;从去年4月份闹车荒,到今年的大量库存积压,如果不是耳闻目睹,或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一切。

  “其实之前也预计到今年车市会有所下滑,但没有想到冷却得这么快!”面对突然“变天”的市场,一位4S店老总显得有些迷茫和困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中国车市出现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车市不得不承受突如其来的市场洗礼?

  A、非理性增长导致问题集中爆发

  “每年50%的超高速增长,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能源、交通、环境等都是无法承受的。可以说,只要这种非理性的不正常的增长出现,那么迟早有一天,市场会给你一个苦头吃,让你修正自己的行为。”在

  连线采访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时,他很有点痛心疾首地对记者说。

  产能过度扩张,也是导致库存和产业压力过大的原因。贾新光认为:“2009年车市井喷,导致不少汽车企业头脑发热,快速扩张产能,现在看来,未来消化这些产能会有一定问题。”有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建成投产的汽车总产销规模将超过2000万辆。产能快速增加,但市场消化能力并没有因此出现增加,甚至在减少。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卖不出去的车辆只好堆在渠道,成为经销商的库存。“良性的增长应该是与GDP增速相适应的,一季度8.1%,很正常的增速。如果还期望每年都以50%的速度狂飙,恐怕不现实,也不符合规律。”贾新光说。

  B、利好政策退市微车及小排量车型受重创

  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下乡、以旧换新和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政策,曾极大地刺激了中国汽车市场,尤以微车和1.6L及以下排量车型最为受益。尽管2010年购置税减免政策一度减半,但随后的节能车型补贴政策,仍起到了同样的政策效果。

  而进入2011年,随着上述政策的一一收回,那些受惠车型的市场销售业绩每况愈下。一季度的销售数据表明,曾被誉为黄金排量的1.6L车型销量开始下滑,而连年高速增长的微车销量更是大幅下挫,导致市场出现较大幅度萎缩,从而影响了中国车市整体增速。

  另一方面,在前两年利好政策刺激下,本来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提前进入消费期,潜在购买力被提前释放,也是导致今年车市疲软的因素之一。

  C、通胀高企击退百姓消费信心

  今年以来,通胀已成为民众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从2010年底至今,央行开始通过加息和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来抑制通胀势头。尽管如此,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依旧,物价仍处在相对高位,民众日常生活支出明显增加,收入增幅却相对

  较小,消费者不得不量入为出,减少在非必需品上的支出,对于购买汽车这样的消费行为,更会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也处在相对弱势,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民众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足够信心;因房产泡沫引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发生作用,一些房地产投资者担心由此引发财富缩水,导致消费信心不足;低迷的中国股市,也让老百姓难得有心情去逛车市。

  D、高油价压抑市场刚性需求

  目前,燃油价格处在历史高位,97号汽油已经突破8元大关。从国际形势以及市场需求方面看,未来油价还将继续上升,甚至有人预测,97号汽油年内或将突破10元关口。无论是现实的油价以及对未来油价预期,都不可避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此外,这两年,用车成本不断上升是很多车主的切身感受。从油价、配件、停车、洗车甚至工时费,凡与车沾边的消费,无一例外地都在涨价,造成车主用车成本的大幅飙升,很多有车族因此减少了用车,而一些想买车的人则变得迟疑起来,担心自己买得起车却用不起。

  E、交通压力车市瓶颈难以突破

  在我们兴致勃勃地宣布进入“汽车时代”的同时,巨大的交通压力也让我们同时跨进了“塞车时代”。塞车、停车难,给车主带来苦恼,也影响了人们购车的信心和热情。于是,一些城市开始出台限制机动车辆销售措施。

  与上海市出台以价格调节销量的措施不同,今年1月,北京市出台更为严格的限牌购车措施,使得一季度北京市场汽车销量大幅下降。据了解,一季度北京市汽车销售9.3万辆,同比下降67.1%。其中新车6.1万辆,下降65.5%,旧车3.2万辆,下降69.8%,机动车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据估计,北京市因限购政策,汽车销售额将减少600亿元至1000亿元。有报道称,未来一两年内,广州、深圳、成都、杭州等一、二线城市也将开闸限堵。

  除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尾气污染、噪音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环境压力,也会影响到汽车消费。目前低碳已是趋势,国内多个城市开始限制汽车的增长和使用,成都“限车”政策也正在酝酿中,未来汽车市场或许面临更大变数。

  记者郑明

  行家分析:中国车市的低迷将持续半年

  ●《汽车公社》总编辑卫金桥

  今年车市会出现比较大的调整,“七年之痒”这个点很有意思。我认为导致车市转冷的关键因素有三个:第一,今年整个经济形势向下调整,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这和宏观经济因素有很大关系。第二,日本大地震对生产系统和零部件供应链影响很大。目前就我了解,日系车、大众系将减产30%以上。如果按平均20%的减产来算,第二季度损失的产能会在150万辆-180万辆。开始时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现在看来日本地震的影响已经凸显出来。第

  三,政策的使用是把双刃剑。去年、前年,由于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汽车下乡政策的刺激,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今年政策一取消,受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微车。1-4月微车已经出现负增长现象。

  中国车市这样一种低迷的状态可能还要持续半年,也就是说对今年4-10月的影响会比较大。但汽车整体的消费动力还在,沿海地区稳步增长,中西部地区则还有大量购买力有待释放。

  经济型车消费者不敢轻易下手

  ●资深汽车分析师苏辉

  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压力居高不下,令许多经济型车消费者根本不敢买车。这一部分消费者一般属工薪阶层,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用车成本已超过了他们的承载能力。举例来说,我前段时间去北京儿童医院,车停了五个小时,共花了80多元。另一方面,油价似乎也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普通民众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消费?而经济型车占据了整个车市销量的大头。

  与此相反的是豪华车的热销,拿北京来说,现在是越贵的车越好卖。宏观经济不好,股市、楼市都缺乏投资机会,因此经济实力强的消费者转向汽车消费。           记者陈瑶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编辑:雪宁)

意见反馈 | 保存 | | 打印 | 关闭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

可输入140个汉字 新浪汽车 提问 >>

上传附件

上传附件
选择图片

请选择小于2M的jpg,gif,png图片

上传附件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候...

正在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