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应放开汽车行业的管制 加强紧密合作
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长Klaus Braunig:各国应放开汽车行业的管制,加强紧密合作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请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长Klaus Braunig一个关于德国的问题,最近日本的核危机出现以后,我们反复听到德国总理说对于德国的考虑,对于化石的依赖有相当长度。我想在这样的背景下请教您,德国政府在推广新能源车基础方面的投入,您预计将是什么样子的?
德国Klaus Braunig:德国对于日本的同行是表示慰问和同情,也是和他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我们也希望日本的同行能够尽快的恢复生产。我觉得OICA中国论坛的成功的把这个汽车行业的同仁们都汇集到一块儿来开会,昨天会长谈到过我们需要满足将来的低碳运输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全世界的政治人物共同的追求,那么这种低碳的运输行业会有灿烂的问题。
我第二点要谈的就是当我们意识到汽车已经有125年历史的时候,虽然这样说它还是很年轻的,因为我们看一下上海车展可以看到我们在汽车行业为客户提供了这么多新的车型,这些都是面向未来的车辆,那么现在我们要为将来制定标准,这也是IAA车展的一个宗旨,也就是说现在就要面向未来,下一个我要讲的观点就是,我们对汽车行业的管制越多,进入到低碳时代的步伐就会越慢,那么在我们的OICA论坛上面我们也希望对于政客的层面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传达这样的信息,那么我们没有任何的一个欧洲、亚洲任何国家的政策能够想象到或者是能够意识到在未来几年在技术上我们能够找出哪些途径来解决环保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而不是采用一些新的法律我们在OICA上传递最重要的信息。我觉得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下,我们需要更紧密的合作。我们这个行业的各个地方都需要紧密的合作,那这个为什么博世会成为我们论坛的赞助商,当我们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需要各方的合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很好的开始,当然我们德国人也相信我们的汽车,虽然不是最高端的,我们的质量很好,但是我们的数量也很高,我们的车销售到了很多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市场是非常开放,非常公正的。
主持人:谢谢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执行董事长Klaus Braunig的演讲,我自己非常关心的问题,早些时候提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很多中国人特别关心的是因为中国政府执行力,效率特别高,无论研发方面包括未来基础设施的搭建等等,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您觉得你如何评估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成为新能源汽车,比如说电动汽车这样的产品或者说产业一个规则制定者或者说全球领先者一个角色,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德国Klaus Braunig:你把最难的问题提给我了。我觉得,要说中国是否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或者是规则制定者的话,我觉得他有很多相关因素,那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的发展呢不仅仅要有技术的突破,还有配套技术设施,今天早上很多演讲者都提到了这一点,我们面对现实吧,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要完全的代替当前的这些车,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够把当前这些传统车代替掉,在有些市场上可能需要20,25,30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谈的都是比较远的一个将来,可能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新能源汽车的上市,大规模的商业化到底谁能够领导这新一轮的发展,我觉得这个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需要合作,我们要知道我们不能只关注于技术,我们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所以OICA一直在强调我们要有一体化的方法,我们虽然有关注于技术的工作组,但是这个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把传统的汽车给替代下来,同时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等吗,我们在等成熟的技术上市之后吗,还是说我们先考虑基础设施的问题,先考虑当前的交通拥堵的问题,有30%汽车能源就浪费在了寻找停车位的问题上,我觉得这是非常荒唐的,我们是否能够先看看现在汽车面临的问题,对具体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有些汽车上路了,我们还要知道怎么样更好的驾驶使用这些汽车。
OICA的技术委员会主任Bernd Gotselig:各国应相互协作,共同开发发展新能源技术,并建立统一标准
主持人:说的非常好,专家把问题踢给了OICA的技术委员会的主任Bernd Gotselig先生,刚才我们在演讲当中很多嘉宾都提到了很多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技术壁垒和瓶颈,我记得工信部的部长苗伟先生几年前也说过,电动车有很多的技术上问题,北京的冬天非常的冷,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电池热起来这是需要最突破性的进展才能实现。请您给我们讲讲我们是否有几次重大的科技的突破?技术上的突破,或者说是革命?
Bernd Gotselig:谢谢董扬先生的邀请,我希望我听懂了你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多少时间,我们还需要走多少步才能够实现技术上的这个突破,那我觉得我们都有一个愿景,当然这是非常好的,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汽车的电气化,那不管是哪一种电动汽车,我们都希望实现这个电气化,这是非常好的,那有的时候可能多方朝不同的方面来努力,至少现在我们朝着一个方向来努力了,那我今天,昨天,也听到了各种评论,说世界上很多的地区,虽然有共同的愿景,但是他们在这些优先级方面还有不同的意见,还有就是怎么样来从政府从全国这个方面来提供支持,那很多的汽车行业其实不太喜欢的是法规或者是标准,从技术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在我看来最大的一个担忧是虽然我们有这么好的意愿,但是我们却面临世界各地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法规,正是因为如此,希望OICA能够起到作用,我也非常建议在位的各位,政府能够相互协作,因为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这个技术如果它的成本很高的话,但是开发出来它又不能够推广到其他市场上,我们还得需要为其他的市场再开发出其他的技术,这是最糟糕的情况,这是我们想尽量避免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要关注于在使用中的这些可替代的解决方案,那这个实际上在一年前我们就完成了这个工作,包括侧撞,还有前面的碰撞测试我们都完成了,我们希望这个标准在全球都可以来用,我们也希望将来不仅有法规,还要有标准,标准当然非常重要了,但是如果有不同版本的标准的话,那就不可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个共同的目标,谢谢。
董扬:呼吁中国政府对新能源车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主持人:谢谢,最后我还是想把问题踢给董扬先生,想请董扬先生给我们做一个非常精彩总结性的发言。刚才Yves van der straaten先生谈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人类的共同的宿愿,在现实生活当中我想一方面要彼此分享技术,不分彼此,而且还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好的驾驶习惯等等。落实到我们汽车行业自己确实是几十年的发展我们交出了不少的市场,但是没有换来多少的核心技术,今天中国马路上跑的汽车要是和日本,韩国,德国相比,我们自主品牌确实很少我们拥有核心技术的汽车企业 也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您觉得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应该如何把自己的强国梦,或者是强产业的梦,大而不强做强的这个梦想和全人类的共识和刚才Yves van der straaten先生说的站在价值观的立场上来共同的考虑,我想请您把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咱们今天上午的论坛的最后的总结。
董扬:作为最后一个发言,我想讲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今天这个会和这一段活动更加证明了汽车行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在一起,这样的问题就是说中国汽车发展和世界汽车发展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对不起我可能和媒体的观点不太一致,我认为汽车产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中国在当前中央政府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我们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和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加开放的政策,那么经过了这么多年来我觉得中国汽车有长足的发展,虽然现在大家讲中国没有核心竞争力,不掌握高端的技术,是在已经掌握一般制造技术和普通零部件制造技术下做的,原来是什么都没有,而且我相信市场的力量会非常大,下一步如果现在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汽车在中国制造,而在这样一个地方不产生新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下一步我们要努力,但是这一点我并不是特别的担忧,我一直认为技术创新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它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且它是要按照经济发展的这个需求来做,而且我觉得在现在,无论在传统汽车节能,还是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这个方面,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可以在一个更加平等的,更加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来一起推进,其实刚才大家的发言中也讲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已经表现出和以往传统汽车不同的就是各国合作空前的广泛,这一点和当初不一样,当初可能某一个国家比如说上个世纪前半叶美国的技术发展就是非常非常快,他没有其他的参与,后来在这个轻量化生产过程当中日本就发展非常快,但是在电动车方面大家可以看出全球化的合作非常多,所以我相信中国汽车是世界汽车的一部分,中国汽车在世界汽车中间的重要度,贡献度都会不断的增加,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件事情。
第三件事情我还想呼吁一下,如果要想把新能源汽车发展好,我认为政府需要一个很好的规划,在昨天我们的闭门峰会上,经过了比们峰会之后有很多在座的外国朋友跟我说,说没有想到中国的企业领导人敢跟政府这么尖锐的,直白的,坦诚的交换意见,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我是经常看到,现在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节能汽车,我觉得太需要政府创造的环境,刚才有人提到了中国卖的法拉利比较多,其实中国人喝的XO也多,那么这种情况怎么造成的,我觉得责怪中国人喜欢浪费这是没有道理的,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在汽车的使用政策方面,没有明显的对于小车,省油的车进行倾斜,其实我讲过我觉得中国的资源和能源情况应该造成这样的环境,就是像日本和欧洲一样来使用汽车,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我们就像OICA提出来的一样,在减碳方面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就是汽车行业、材料行业、燃油行业、城市建设大家都要共同的努力,然后综合的降低汽车的油耗,中国人有一句话外国朋友不大会懂,叫做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不仅是对政府的,其实对汽车也是一样的,自己的汽车开的快速跑,又骂汽车非常的耗油什么等等的,我觉得这需要大家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OICA联合举办这个论坛的目的。我希望这个论坛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我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谢谢!
主持人:好,我们再一次用掌声感谢台上的嘉宾跟我们分享他们的观点,谢谢。我们今天上午的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相关新闻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