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行业动态>正文

中国企业具备的野心与愿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 15:40   汽车商业评论 字号:

  中国的企业都有做大的梦想,我们不妨称之为野心,这个野心人人都可以有,但实现野心的能力却不是人人具备

  ABR记者

  刘杨

  6月21日,潍柴集团在潍坊本部召开了一次战略规划发布会。题目大得吓人,千亿级绿色动力研发制造基地。潍柴还设定了未来8年的企业销售收入目标,同样是一串惊人的数字: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8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在潍柴的新闻稿中,这被称为“5810工程”。

  做过战略规划的人都知道,超过5年的战略,基本上只能以文字简单描述,很难落实到具体的数字,因为很难找到切实的数据为其参考。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长期的目标是以含糊的范围来激励企业和员工。比如潍柴这次列出的千亿目标。

  不过,令人略微有些诧异的是,中国企业在最近几年似乎都习惯做出这样的具体预测,比如多少亿。过去,大家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或进入行业前几名,相对模糊。

  我不是担忧中国企业的预测和实现能力,而是觉得,国外的大公司很少做这种承诺。他们会有详细的3年、5年以及长期规划,但从来不大张旗鼓地四处宣扬。企业间竞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情报搜集,你把自己详细规划都公之于众,那不是等着被人对症下药么?每次采访跨国公司,他们最忌讳的就是谈论收入和年度规划,总是喜欢遮遮掩掩。

  这可能与政府的管理模式不同。国内政府最希望的就是企业上报巨额的营业数字,以便向上一级汇报成绩。在这种规律之下,企业定期不定期地就得主动为自己的长远规划出点什么。

  实际上,从表面看,潍柴的千亿目标是有事实根据的。他们在2000年至今,投入了约70亿元人民币进行基地建设和产品开发,达到如今约400亿销售收入。从2010年开始,未来千亿目标,潍柴还得投入150亿元。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这笔钱很难靠企业自筹。

  作为潍柴集团董事长的谭旭光,其实心里明白,实现目标的难题不是资金,也不是市场,而是产品。谭旭光说:“我们的风险是如何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在建立了扬州、潍坊和重庆三大发动机生产基地后,他对公司内的技术高手张纪元委以重任,担任潍柴发动机板块的首席设计师。张此前硕士毕业来到潍柴,1998年离开,2000年,谭觉得他是个人才,又将其请回潍柴。

  可以想象的是,潍柴现在缺乏能够提出正确意见的人才。在发布会之后,谭与请来做战略演讲的咨询公司互动。他想知道,别人怎么看待潍柴的这个庞大计划。

  可惜的是,在受邀参与研讨的专家口中,大都泛泛肯定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肯定长期目标的可行性。他们会说,短期内的目标或许不会严格按照设定的路线实现,有些变动,但长期目标是会实现的。

  这种有些打太极的回答,基本可以看做废话。中国的企业都有做大的梦想,我们不妨称之为野心,这个野心人人都可以有,但实现野心的能力却不是人人具备。

  和国际竞争对手比起来,潍柴能力并不算弱,它有中国这样的快速发展的市场,也有博世等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它真正缺乏的是可行的战略。在全球,除了康明斯,潍柴已经找不到任何可供对标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而康明斯的模式和技术,显然是潍柴无法简单复制的。

  潍柴所要做的是挑战之前那些企业所建立的市场格局。如果把千亿当做野心的话,它需要的是通过做强企业流程和产品技术含量,来实现更稳定的市场地位,并在产品能力之上建立起企业的愿景,来替代企业的野心,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这让人想起1990年,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杰勒德·J·特列斯教授和研究伙伴彼得.N。戈尔德一起调查了市场上的领导品牌和企业,分析了66个产品和数百家企业。10年后,他们公布研究成果:最后导致企业领先的,是几个因素的组合,包括对大众市场的愿景、坚持不懈、不断创新、资金保证和合理配置资产。

  他们后来将这些资料集结成书,书名也叫《野心与愿景》,其中,足够的资金、合理的资源配置、坚持不懈的投入,都被归为野心部分;而愿景部分则是对产品和市场发展的前瞻性、对品牌的持续而独到的坚持。

  《汽车商业评论》提醒看客注意:愿景是自己能控制的,野心其实是被外界影响的。

(编辑:)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