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归断层透视

原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6日 17:43   新浪汽车 字号:

  “海归”是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汽车行业的耀眼明星被人津津乐道。是他们一腔热血为一穷二白的奇瑞、吉利、华晨、长城等自主品牌企业搭建了研发平台体系,让自主品牌破茧而出进而打下半壁江山;是他们为我国车企初试海外收购穿针引线出谋划策,扮演关键先生的角色。

  物换星移几度秋,几度“海归”潮也折射出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轨迹和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地位变化。

  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2003年3月,在伟世通工作12年的许敏回国,出任奇瑞汽车研究院院长,带动了第一波汽车业“海归”回国潮。2004年,在福特汽车工作11年的顾镭回国,担任奇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在福特工作多年的邬学斌也加入奇瑞,后任北汽福田研究院院长。之后还有福特汽车研发经理韩志玉,加盟长城汽车技术研究院;许敏的大学同学赵福全,加入华晨汽车,担任负责研发的副总裁……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业又掀起了第二波“海归”潮。美国三大相继陷入破产重组的危机,相比美国汽车工业的凋敝,中国汽车工业却犹如一轮正在升起的朝阳生机蓬勃,吸引了更多的海外汽车业人才归来。中国汽车企业也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动中伺机出动,在海外收购中艰难迈步。“穷小子”吉利将“大明星”沃尔沃娶回了家。

  第一代“海归”的创业是艰难的,适应与磨合更是充满艰辛。早期的汽车“海归”多数都是工程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相对缺乏,而人才极度匮乏的国内车企对他们寄予厚望。正所谓“求贤若渴心急切,勿将专家当超人”,不少人无法适应国内车企的环境,或频换东家,或弃商从学,或逐渐沉寂。

  几年来,中国的汽车企业和“海归”们都在探索合适的对接方式。随着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海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成为国内车企对海归的普遍需求,这也是我国汽车产业对高端人才的最大渴求。

  人才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毫不夸张。饱尝创业时缺钱缺人缺技术之苦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强调,人才培养是制约汽车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倘若人才持续匮乏,倘若管理海归迟迟不能出现,我们要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将由谁来实现?何时能实现?我们是应该守株待兔等待人才的归来,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培养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为此,新浪汽车频道将2010年年度命题设定为“探寻汽车强国路”,我们将从“人才”开始此次探索之旅,深入汽车企业,遍访各位车企人力资源总监,与各位台前幕后的海归人才面对面,系统梳理我国汽车行业求贤若渴的焦虑,共同探讨合适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蓦然回首,“那人”可在灯火阑珊处?

(编辑:肖洋洋)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