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萨博艰难返华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 15:09   《中国商人.汽车人》 字号:

  重生开张后的萨博表示,中国市场“只是萨博近期计划进军新市场中的一个”,并不是它们的重点。

  《汽车人》杂志记者 宋家婷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对于萨博而言是悲喜交加的一段经历。

  作为一个并不出彩的小众品牌,萨博进入中国市场几年来最为成功的一次吸引大众眼球,是被通用出售并被北汽争购的风波。这对于自诩为高贵品牌的萨博而言,无疑有些尴尬。此次风波持续了一年之久,最终以通用成功出售、北汽收购失败的结局告终。

  萨博避免了品牌彻底消失的命运。在被荷兰跑车制造商世爵收购以后,萨博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即实现了重生。

  萨博重返世界车坛的心情迫切至极,只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已经先后发布了不少消息:4月下旬,在北美成立新总部,开启租赁计划;公布今年全球计划产量在50000辆到55000辆之间;新萨博9-5(配置 图库 口碑 论坛)本月(7月8日)英国首发;今秋重返加拿大市场;10月重返中国市场??但萨博想要在市场上走得更远,需要更加强有力的合作对象。就此而言,作为新东家的荷兰世爵,实力尚不足以支撑萨博“宏伟”的全球计划,而在中国市场“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形象,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局面,更是让其中国前路不容乐观。

  重生开张后的萨博表示,中国市场“只是萨博近期计划进军新市场中的一个”,并不是它们的重点,但其旋即发布的10月份携手新合作伙伴进入中国市场的宣言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在无奈退出中国市场不到一年后,重新挂牌上市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披荆斩棘地回归,以及未来3年内每年至少5000辆销售目标的制定??如果说不重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非重点”的中国

  萨博负责销售的执行董事阿德里安·霍尔马克(Adrian Hallmark)甚至表示:“如果进展一切顺利的话,以我们现有的产品或许能接近1万辆。”

  1万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过去的几年里,在中国市场月销量仅以两位数字计算、年销量从未破千的萨博,提出了一个相当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数字。

  实际上,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量达到461万辆,几乎是美国市场的两倍,毋庸置疑,中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如果说萨博没有看到这一点,绝对不可能。之所以谨慎地将中国市场列入“非重点”名单,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分析萨博自身的品牌定位,结合此前的市场经历,萨博这种豪华品牌的定位在中国市场显然只能是小众中的小众。

  当然,看得出来萨博面对偌大的中国市场仍旧想背水一试的决心。但是,回归理性的层面,萨博选择如此急切地再入中国市场,正如上面所述,显然并不是那么合乎时宜。

  “‘重返’这个词用在萨博身上并不合适。”分析师钟师这样表示。在他看来,萨博自始至终在中国市场就没有算进来过。此前,是借助于通用这棵“大树”的销售网络,而现在,算上经销商那里仅剩无几的库存,萨博也不算完全撤离过。

  而作为通用诸多品牌里的一个并不出众的品牌,销量少,利润无几,这使得萨博在通用体系里成为了一个甚至于可有可无的品牌,在销售商眼里,萨博则成为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力量太小了。”钟师感叹。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萨博也并未能在中国市场建立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位和明确的品牌定位,这使得在中国,知道并了解萨博的消费者并不多,而且,这部分消费者多分布于较高层级消费群体。这相对于宝马、奥迪等高端品牌,尽管同样是高端用户群,但知名度相当“普及”的状况,萨博的品牌知名度之低则愈见可怜。所以,也间接导致萨博在美国可以做到大约150万人的购买量,但在中国则少之又少。

  被争议的代理权

  “萨博是个好品牌,(但)是个小品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尽管如此,这个小品牌一直不放弃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对于重新回到这个过往经历并不愉快的市场,应该怎样布局,既是萨博新东家的课题,也是业内广为关注、争议颇多的一点。

  此前已有传闻称北汽有可能全权接掌萨博在中国的销售。而尽管北汽方面并没有直接回应,但业界分析,联系此前北汽曲线收购萨博的经历,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但是实际上,包括钟师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都并不看好萨博与北汽合作的前景。最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双方此前纠结良久的收购与被收购,在经历了这么多曲折之后,北汽方面也可能会就接手萨博销售网络的各个层面利益进行更为审慎的考核。另外,北汽已经以2亿美元的价格买入萨博的大部分技术,包括3个整车平台,其中包括3个主力车型,两个发动机系列及两款变速箱。除此之外,还有被北汽集团总经理汪大总称之为“萨博60多年来汽车知识与智慧的积淀”,包括:产品的研发体系、生产的制造体系、供应商体系、产品的质量保障体系等组建文件和方法。可以说,北汽此举已经将萨博的核心内容搬过来了,实际上是否再去拿到这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权并无多大实际意义。

  就此而言,尽管今日的北汽已经具备了“最佳代理条件”,但其是否会如此前所言,最终拿下萨博的在华销售代理权,仍旧是无法预测的。

  而贾新光则认为,萨博选择北汽代理也并不合适。“北汽是一个生产企业,而不是营销高手”,萨博的问题恰恰在于营销短板,而不是生产。因此,要“对症下药”的话,萨博更应当选择一个营销型的企业进行合作。

  如此说来,上海通用还将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实际上,尽管在供货方面,上海通用已基本停止,但目前全国10余家进口萨博经销商所需的售后服务零部件,仍可通过上海通用取得。这或许也是萨博与通用的最后回转余地所在。

  但贾新光并不如此认为。他认为以前萨博过多受制于通用的销售网络,自我主导能力太弱,“实际上萨博的发动机技术是很好的。”他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品牌优势。但是将过多的品牌集中于通用的体系下,事实证明并非“大树底下好乘凉”,失去了各自的侧重点,“谁都卖不好”。

  “网络一定要自己建。”贾新光认为,要在中国市场站住脚,萨博一定要有完全属于自己的销售网络。“销售上不适合跟汽车生产企业合作”,但是想要短期内物色到这样合适的合作伙伴,显然不那么容易。

  而不管怎样,如果萨博决心进入中国市场,新的总代理须尽快敲定。来自于萨博经销商层面的市场反馈,最近由于新的促销形式,导致萨博的销售状况还不错,但是就库存来说,如果不能尽快确定新的全国总代理,无疑对于这些经销商会有很大影响。萨博如果不能在10月返华之前落实新的合作伙伴,对其将是一个相当不利的消息。

(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