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版>分析评论>正文

中国汽车由大变强必须重视解决五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09:43   新浪汽车 字号:

  在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欧美日汽车市场纷纷下滑。受益于中国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一举突破了1300万辆,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新车消费国,2010年一季度延续了2009年的旺销势头。业内普遍的看法是,在私人消费的带动下,中国汽车市场还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增长。

  毫无疑问,中国目前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这种“量”上的第一如无意外将长期保持下去。已经成为了数量上的全球第一和中国重要支柱产业的汽车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毫无疑问应该是汽车强国,这已经基本成为了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比照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产业要实现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好以下五大问题。

  一、 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问题。

  德国、日本、美国等行业公认的汽车强国都有进入世界汽车主流阵营的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和全球驰名的汽车品牌。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是实现汽车工业由大变强的基本条件,更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近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继续保持了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在以轿车为主要代表的乘用车领域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在轿车领域,外资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2/3),并且产品布局主要在利润相对较高的中档及高档轿车领域,而奇瑞、吉利、比亚迪、华晨等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的产品则主要集中于低价格、低利润的经济型轿车领域。此外,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产销规模、研发能力、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品牌管理、零部件配套等方面与大众、丰田、通用、福特等全球一流跨国公司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统计,2008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全球产量排名最高为第20名,产量仅为丰田的7%左右。在市场开放和外资企业本地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正日益严峻。

  当前,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和实施促进自主创新和发展自主品牌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纷纷把自主品牌发展置于企业的核心战略中,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在国家政策和合资中方的推动下,部分中外合资企业也开始发展自主品牌。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 节能减排问题。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正面临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汽车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节能环保问题。近年来,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提高汽车产品的节能、环保要求,大力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也已经将“节能减排”作为国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和实施了包括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和燃料经济性标准、油耗公示制度及改革燃油税费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一是汽车单车油耗和排放水平仍与欧洲、日本等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尾气排放标准实施时间落后于欧洲5年左右;二是汽车销量中大排量轿车和运动型乘用车(SUV)比重过高,小排量汽车比重过低;三是尽管国内企业在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欧美日跨国公司相比不占优势,比如电池、电机等专用零部件不能满足整车配套需要,部分企业热衷于引进国外产品或技术,忽视自身能力建设。

  分析起来,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不够(如税收制度不合理),尚未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二是国内企业技术实力不强,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销规模的扩张和利润增加(如过于依赖合资企业);三是部分消费者消费观念不科学,跟风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现象明显等。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汽车产业必须将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提高产品安全性作为技术发展重点,将开发、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缓解汽车消费与能源供应、环境保护矛盾的战略措施,实现产业与社会协调发展。

  三、 兼并重组问题。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是发展汽车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在政府直接推动下,骨干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长安重组江铃、上汽收购南汽、广汽重组长丰、兵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中航集团的哈飞、昌河、东安等汽车及发动机企业进入新长安集团)等。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进行跨区域合作,有利于提升企业集团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主要汽车企业集团的产销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上汽集团产销超过270万辆,一汽、东风、长安等约190万辆。

  但是,近年来整车行业生产集中度总体变化不大。2003-2009年,前三家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基本不变(48%左右),前10家则由79.9%提高到了87.2%。汽车零部件行业兼并重组也尚未取得突破,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尚未超过10家。汽车行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原因,各地区支持本地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依然高涨,推动企业跨区域联合重组意愿不强。二是主要汽车跨国公司都已在华设立合资企业,形成了复杂的中外合作架构。三是市场快速增长导致市场竞争不足也大大延缓了劣质企业退出市场的步伐。

  四、 “走出去”问题。

  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汽车产品大规模出口是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当前全球主要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都是全球性跨国公司,生产、研发、销售、采购等都是全球布局。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支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实施海外市场战略,不少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部分零部件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体系,汽车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68.1万辆,占产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3%;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超过了400亿美元。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汽车出口迅速由高速增长转为大幅负增长,第四季度同比下降近40%;2009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同比下降16.8%,汽车出口量大幅下降46%。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已经恢复为正增长。

  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走出去”的数量和质量与德日美等汽车强国不可同日而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整车企业竞争力总体上仍未达到进入欧美日发达国家的要求,目前尚无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产品批量进入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二是部分企业过于追求出口的短期效益,忽视了品牌和服务网络建设,恶性竞争、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三是零部件出口以外资企业为主、加工贸易比重过高,2009年外资企业出口所比例为60%左右,加工贸易出口占50%左右。

  五、 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大中城市交通拥堵也日趋严重。

  据公安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造成6.8万人死亡、27.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据统计,最近十多年来,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全球首位,远远超过汽车保有量是中国四倍的美国。据分析,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有驾驶员和行人安全观念淡薄、道路及相关设施不合理、交通管理执法不严等原因,但汽车安全技术状况差也是重要原因。国外经验表明,不断提高汽车安全标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

  汽车的普及也导致部分大中城市内交通状况日趋紧张,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重,降低了汽车使用的效率和速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城市结构和道路建设规划落后,道路(面积和长度)增长速度大大低于汽车保有量增加的速度;二是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混合交通现象严重,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建设滞后;三是交通管理技术和水平落后。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根据中国国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管理。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的普及不仅会改变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而且也会对城乡结构和城市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汽车的普及也必然会带来安全、拥堵、停车等交通问题。建设汽车强国和走向汽车社会必须借鉴国际经验,科学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吴松泉(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

(编辑:大象无形)

转发此文至微博 | 评论() | 打印此页
看完该新闻后,你的评价是:
支持
好文章
枪稿
雷人
无语
标题党
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新浪汽车|汽车生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