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品油价格构成
1。原油成本:我国获得原油的方式包括开采或进口。中石油自有油田资源,可规避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中石化以进口原油为主,一旦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则成本陡增。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约一半的成品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此原油成本是成品油成本中最不确定的。
2。物流成本:主要包含运输及仓储,管道、车辆等耗材属于运输成本,油库则属于仓储成本。建设管道、油库需要数年的周期,且耗资巨大,约占成品油成本的10%~20%。
3。炼化成本:炼化成本与原油油品、炼化工艺有关,原油油品越高则炼化成本越低,如中石油可将原油的70%油当量炼成成品油,另外30%则产出化工产品。
4。税赋成本: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即燃油税)、城建税等项目,此外当国际油价下行到一定价格时,石油企业还需缴纳特别收益金,即俗称的“暴利税”。
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于今年5月8日正式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向社会公布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根据新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此前,我国的成品油零售价格具体的制定方式是:选取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再加权平均后制定。如果三地加权平均价格每个月上涨幅度超过8%,发改委就可能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再加运费,制定出相应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石油巨头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价格。据悉,新机制放弃了原来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的计算办法,改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的原油价格为基准来计算油价。
没人能预测国际油价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2%,因此国际原油市场的每次波动都牵动着中国开车族的神经。作为特殊的商品,石油价格不像普通商品一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介绍:“国际油价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石油供求关系、石油储备、经济发展趋势、美元汇率、投机因素、突发事件和地缘因素都可以引发国际油价的涨幅。”
他指出,从石油供求关系来看,虽然石油是特殊的战略物资,但它也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供应关系对其价格影响是最根本的,当需求上升,供应减少,油价就要上涨,反之则跌。
其次,石油储备一般包括商业储备和战略储备。商业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市场,保证企业能够有效运营;战略储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石油供应中断而导致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对石油储备尤其是商业储备的变动较为敏感,商业储备大小是石油期货市场参与者尤其是短期投资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再次,经济衰退与繁荣对油价影响非常敏感。一般来说,经济衰退导致石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资源国试图通过减产来抑制油价下跌。当经济复苏,油价就会上涨。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管清友向本报介绍,各大经济体对次贷危机恶化及复苏的预期也会对石油需求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当次贷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时,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快了石油价格的波动。”
据管清友介绍,美元汇率也是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原因。由于国际油价主要以美元标价和计算,因此美元汇率变动对油价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说,美元贬值,油价必然上升;美元升值,油价必然走低。
此外,国际炒家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国际石油买卖合同中,一般对方只是确定买卖数量,而对交割价格不做具体数值规定,往往在合同中只是确定某种计价公式,而计价公司中的基准价格,一般与石油期货市场的石油价格直接相连。因此,石油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影响很大。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因素占据重要地位,投资基金进入石油期货市场,充分利用油价利好和利空消息,进行买卖操作,影响国际油价走势。
最后,突发事件包括石油运输通道发生危险、飓风对产油设备的破坏、产油国国内动荡、世界局部范围内的战争以及恐怖袭击等等;地缘政治因素包括产油国国家主义意识的增强、政府矛盾、军事冲突、外交局势等等也都会影响国际油价的波动。
COMMENT评论
成品油定价亟须透明化
当油价再次上涨,人们只是习惯性地抱怨一二,媒体的质疑也不再有任何新意。始作俑者们可以将责任相互推诿,石油企业说“是发改委定的价,每炼一吨油亏损2000元时我们也没抱怨过”;发改委说“中石化主营的炼油业务亏损严重,成品油涨价是为了照顾中石化,在上游利润极高的中石油搭了顺风车,我们也很无奈”。
其实谁的责任并不重要,我们只想搞清有关成品油定价的两个“旷世难解之谜”:一是国内油价与国外相比,到底是高还是低,高是高在哪儿,低则又低在哪儿;二是石油企业说炼油亏损,那么财报上的巨额利润又是从哪儿来。
我们需要有关油价更公开更透明的信息,让油价以看得见、看得懂的方式涨跌,国资委有义务通过行政或市场手段解决“中石化涨价,中石油搭车”的问题,发改委也有义务解答民众对成品油定价信息不透明的种种质疑。
质疑一:成品油零售价比发达国家到底是高还是低。无论石油企业炼化亏损有多严重,消费者还是不希望油价继续上涨。既然油企“不挣钱”,成品油为何被定到如今的高位?这个问题或许要询问发改委,但任媒体如何追问,这一定价机制始终如雾里看花,只有“随国际油价而合理变动”这样模糊的描绘。
质疑二:石油企业炼化成品油的成本和利润究竟是多少,“中石化涨价,中石油搭车”的现象如何解决。
我国原油仅50%需要进口,主要是中石化在进口原油进行炼化,因此国际油价对中石化影响更大。而中石油依靠自有油田则将开采成本维持得很低,据一些媒体报道,中石油每桶成品开采油成本仅不足10美元,加上物流、税赋、炼化成本,总成本也不过20~30美元,却以近70美元/桶的价格进行零售。
也就是说,涨价的成品油中有近50%是不合理的,中石油以极低成本开采的石油搭着中石化被迫涨价的顺风车,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质疑三:石油企业的“暴利税”征收是否合理,“暴利税”是否分配在了合理的财政支出上。据中石油2008年财报显示,“暴利税”在当年上涨100%的情况下,仍仅占公司总利润的1/3,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至截稿前,国际原油价格刚刚经历了16%的下跌,反观国内,油价于1个月内第2次上涨。一跌一涨之间,我们试图得知国内油价回落的时间,怎奈降价的等待总是漫长,糊涂的人需要“聪明人”授予答案。
但愿亲爱的“聪明人”别揣着明白装糊涂。撰文/张动动
yes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