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奕
在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军人物中,今年李书福可以用“低调”形容。然而低调之中,2008年对于吉利汽车来说却是转型出现成效的一年。
在上海闵行区光华路口,上海香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香国汽销”)的吉利4S店旁,另一家4S店正在施工之中,作为吉利汽车在上海的两家经销商之一,香国汽销将在2009年新建一座“全球鹰”品牌店,所有挂“Geely”品牌的汽车将从门店中逐渐退出。
这种变化在远期的目标将是,“Geely”完全退出汽车品牌之列,而上升为企业标识,所有吉利汽车产品,将按照车型挂上全球鹰、帝豪(暂定名)、上海英伦、英伦出租车等四个品牌。作为助推这种变化的关键人物,负责国内生产、营销事务的吉利汽车副总裁刘金良向《第一财经日报》介绍,在过渡阶段会出现两个品牌同时出现在一个展厅的现象,“不过,很快将完成转变。”
2008年,李书福在各种场合提到最多的词是“转型”,而品牌定位的转变也包含其中。
这次转型的起因并非2008年的金融海啸,而是2007年的宏观调控。2004年,由于吉利汽车没有及时对当时的宏观调控措施作出应变,因此车市遭遇波折时,吉利汽车也十分被动。
事实上,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吉利汽车也感觉到市场的寒意。从9月以来,吉利汽车的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下跌,从每月2.3万辆下降到每月1.6万辆。同时,在出口方面也受到较大影响。
“乌克兰、俄罗斯两国的影响较大,问题并不出在终端销售上,而主要是结算方式的问题,银行间的担保和信贷因为整体经济环境的恶劣,让吉利汽车走出国门的手续比之前困难许多。”吉利汽车总裁杨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然而,销售的变化并没有让吉利汽车的业绩发生变化。经过自去年5月开始的“转型”,从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来看,吉利汽车的利润保持了160%的增长。大幅增长背后是吉利汽车一系列转型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研发基地统一到杭州总部;建立涵盖经销商和供应商的信息化系统;推行积极消化库存的政策,包括原材料库存;将产品目录进行了平台化的调整,规划5个平台的产品。
然而,最重要的是吉利汽车在过去一年中梳理了管理架构、改革后的组织架构,集团总部部门从22个减少到15个,一级公司从25个减少到19个,并撤销了原有5个二级公司建制。上述举措保证了吉利在面对时艰之前,就将大量的成本压缩掉。
适逢转型之年的金融危机是对吉利转型成果的一次检验。
2008年12月18日,上海金山区人民政府一行,由区长赵福禧挂帅来到吉利位于杭州的总部考察。此行主要目的是与吉利汽车高层会商,如何支持吉利汽车在上海的发展。
杨健给吉利汽车明年的销售目标定为增长25%,如此说来,吉利汽车明年将向一年销售30万辆的目标迈进。
●老总语录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汽车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的汽车标准都是抄人家的,自己不动脑筋。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很不光彩了。但没有办法。因为动脑筋的人太少。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