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汽车杂志》特邀主笔 张毅
今年69岁的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徐秉金,曾担任过国家计委外事局副局长、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国家机电产品进口审查办主任、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部长助理。是中国汽车界的老人了。
作为一位长期参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决策者之一,谈起中国发展小轿车的历程,徐秉金如数家珍。
五十年代有卡车就不错了
在商务部东华门办公楼的一件办公室里,他回忆道,从1953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可以算中国汽车从无到有的阶段。当时一汽生产解放牌卡车,冲压线、发动机制造都是自己的,8分钟下线一辆车,相当了不起。连毛主席都去参观了。一汽也造出了红旗轿车和东风轿车,当时有个认识,有了卡车就不错了,而轿车是享受。再加上没有财力,根本不可能考虑生产轿车,就没有发展轿车。当时中国的汽车工业规模也很小。1978年汽车产量只有15万辆,仅占当时世界汽车总产量的0.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起步,要不要发展轿车国内有很大争论。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还要拨乱反正。石油只有大庆、胜利油田。一没有路,二没有油,资金也短缺,怎么可能搞小轿车呢?当时的国家计委主任余秋里就说过,搞什么小轿车,战争时代能骑上马就不错了。
1987年决定一汽上轿车
徐秉金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利用外资发展轿车工业,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是上海大众,但是规模严格限制在每年3万辆。1987年的中央北戴河会议决定将一汽作为国家重点发展轿车生产基地。一汽先后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和西德大众公司就车型选择进行了多次接触和筛选。最后选择了大众的奥迪100车型。德国人说,中国生产轿车有市场吗?提出先组装几万辆轿车在中国卖,卖得好再谈合资。经过5个月5论谈判,最后与大众公司就引进技术、模具、CKD组装轿车达成协议。一汽从德国进口37500辆成套散件,组装后在中国卖,成功了再搞合资。这个项目叫做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德国人不懂,当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政府说了算,3万辆轿车怎么可能卖不好呢?而且当时还提出要求,一汽要用3年时间实现80%的国产化目标。
参与一汽二汽轿车项目决策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合并,邹家华国务委员兼任计委主任。徐秉金从国家经委到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任副司长,主管机械和电子工业。合并前国家计委搞汽车的只有3个人,但是在国家计委煤电油运占的分量很大,而汽车的位置很小。在徐秉金的建议下,在工业二司成立了汽车处。
邹家华非常重视发展轿车工业,他亲自抓一汽15万辆轿车项目和二汽的轿车项目,徐秉金作为国家计委的主管司局长,参与了项目从立项到审批的全过程。
徐秉金找出了一份邹家华听取一汽轿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的会议纪要,时间是1989年2月11日。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国家计委郝建秀、徐秉金,机电部何光远、白慈生、洪福有,中汽联蔡诗晴。一汽厂长耿昭杰就3万辆轿车先导工程、15万辆轿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等作了汇报。会议同意一汽15万辆轿车的车型选择,从现在的3万辆中高级车向低档车发展,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报告。1990年9月24日,邹家华听取了一汽与大众合资项目的汇报。当时一汽已经与大众公司已草签了合资合同,并商定11月在北京正式签约。徐秉金也出席了这次汇报会。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