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汽马自达Mazda6睿翼首批主推2.5升车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9日 11:07  车友报

第二代Mazda6中文名称为“睿翼”

  9月8日,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在深圳宣布,第二代Mazda6中文名称为“睿翼”,同时表示睿翼将于2009年年初上市。首批上市车型排量为2.5L,定位于中高级轿车高端,价格在20万元以上。睿翼的轿跑车和其他排量车型将稍晚上市。

  据一汽马自达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介绍,第二代Mazda6之所以取名睿翼,主要是为了与第一代Mazda6形成有效区隔:第一代Mazda6的设计理念是“ZOOM-ZOOM”,主攻细市场;第二代Mazda6的设计理念是“进化的ZOOMZOOM”,在产品性能、档次、品牌价值等各方面,都明显高于第一代Mazda6,它主攻的是中高级车高端主流市场。

  出人意料的是,在第二代Mazda6命名发布会上,一汽马自达颠覆了传统的以公商务用途或私人用途划分市场的标准,而是根据消费者驾驶经验的成熟度,提出了按新手和老手划分细分市场的全新思维模式。

第二代Mazda6“睿翼”的2.5升引擎

  于洪江称,国内传统的划分模式分为公商务用途和私用途,但这种划分模式已经过时。权威数据显示,目前中高级车购买者中,79%为个人用户,仅有21%为单位用户。从消费者购买行为来看,2007年中高级车中首次购车的消费者比例达到62%。基于此,市场划分模式应该以驾驶经验为标准,充分考虑新手和老手的使用需求,按照新手和老手的新模式进行市场细分。

  对新手而言,他们对车的便利性要求更高,需要“易开、易停”的车。对老手而言,他们对车的性能要求更高,需要操控性强、驾驶乐趣高的车。第二代Mazda6睿翼(参数配置 图库)是如何做到新老兼顾?

  易开易停,方向盘解决一切

  手握方向盘一直被认为是汽车驾驶的代名词 —手握方向盘就能完成驾驶汽车所需要的一切动作,也一直是众多刚刚学会驾车的人的梦想,第二代Mazda6睿翼首次在中高级车上实现了这个梦想。

  马自达为睿翼配备了更多的人性化技术,拥有同级别车中最高的驾停便利性,可以概括为“驾驶零难度,停车零难度”。睿翼首次在中高级车上采用换挡拨片,以及新型的人性化人机界面CF-Net(Cross Functional Network)。它将各类常用开关集中于方向盘上,驾驶时只要在方向盘上进行简单操作,即可轻松控制包括行车电脑、巡航、换挡、音响设备、空调等在内的各个系统;位于仪表盘上方的集中显示屏还可以缩小驾驶人员的视线移动范围,真正实现了驾驶者“视线零转移、手不离方向盘”。对于新手普遍比较头疼的停车问题,睿翼装备了前后泊车雷达,就算处于比较小的停车空间中,也能很容易地停车。

  操控乐趣,加强版弯道之王

  在操控性方面,马自达被公认为汽车业的领袖品牌。第一代Mazda6被称为“弯道之王”,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睿翼在操控方面秉承了马自达ZOOM-ZOOM的DNA,比第一代Mazda6更富有驾驶乐趣,拥有媲美顶级运动车型的操控性。睿翼装配了电动随速助力转向系统(EPAS),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提供合适的助力转向,真正实现了 “人车一体”。

  在动力方面,睿翼采用新开发的MZR 2.5L汽油发动机,代替此前的MZR 2.3L发动机,MZR 2.5L发动机扩大了气缸内径与冲程。在新发动机的助推下,睿翼最大输出功率达124kW,在4000rpm时即可达到226N ?m的最大扭矩,在低中速区域可以发挥出90%的最大扭矩,令驾驶者能够充分体验“起步推背感”与“中高速时的加速感”。

  除了操控乐趣和驾驶便利性之外,第二代Mazda6睿翼在造型和安全性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在外观设计上,按照马自达的说法,睿翼的设计师们的想法是设计一款“十年不过时的车型”,他们根据东方美学确定了大胆与精致的设计思路。在造型设计上,睿翼突破传统,取得了运动感和高级感之间的高度平衡,无论外观还是内饰设计都实现了与竞争车型截然不同的全新独特风格。在多种先进的安全装备和出色品质的护航下,睿翼达到了欧洲安全碰撞测试5星的最高水平。

  此外,睿翼还采取了有力措施改善燃油经济性,睿翼的风阻系数为0.27(欧洲规格),是同级别车中最小的。据悉,睿翼在欧洲的综合路况百公里油耗只有8.7L。更重要的是,马自达将睿翼的发机动油气压缩比降到了9.7,车辆使用93号汽油完全没有问题。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