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大推动人物之许敏:中国汽车海归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 13:55  汽车商业评论

  他发挥了第一个海归的巨大示范作用,而在奇瑞(参数配置)的遭遇更促进了中国汽车界对未来道路的认识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贾可

  让我们温习一下许敏简史。1979年,他从安徽舒城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船舶动力机械工程。1983年,他赴日本广岛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年来到美国打拼,作为发动机燃烧领域的专家,他先后在通用、福特和伟世通工作。2003年3月,被挖到安徽奇瑞主持研发工作,2006年8月离开。是年10月回到母校,出任上海交大校长助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就其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来说,或许并不完全在于许敏作为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帮助建立了奇瑞的研发规范和流程并形成自己一定的技术能力,而更在于他作为第一个放弃底特律相对优越的生活来到中国帮助建设自己的汽车工业的事迹,鼓舞了很多在西方汽车公司工作的中国人或者华人,由此形成了中国汽车海归潮流。

  然而,随着第一个吃螃蟹的许敏出走奇瑞,2006年成为中国汽车海归回国后大规模离职的标志性时间。舆论开始怀疑以许敏为代表的这一群汽车海归对中国汽车工业的真正贡献,这对那些仍然希望前往中国的跃跃欲试者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许敏看到了海归们在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生存困境,他努力呼吁人们正视海归的价值(详见《汽车商业评论》2006年12月号封面故事《汽车海归志》)。

  中国汽车界对海归价值的认识只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上,即希望他们从事一些非常具体的技术工作,而并未将他们作为构建企业正向研发体系的管理者。

  许敏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如果仅仅如此,他这个发动机燃烧与喷雾方面的技术专家在国内企业将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燃烧与喷雾是非常前沿的发动机技术,目前的中国汽车公司还完全没有到这个阶段。其他的海归也或多或少遇到这样的问题,由此,海归的价值实际被严重低估了。

  2008年夏天,在给中国汽车公司研发人员的讲座上,一些人询问许敏:“为什么你回来后能够一下子看到研发体系里这么多问题,而我们看不出来。”他回答说:“这很简单,就象中国人到外国去,那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跟我们不一样,你会非常敏感。我们这些人在国外企业工作了很多年,到中国汽车企业里来,这里哪个地方做得到位,哪个做得不到位,是很自然的反应,不需要有什么特别能力,剩下的就是你愿意不愿意去说、领导愿不愿意听或者你有没有权利去改的问题。”

  起初,许敏是幸运的。在奇瑞,通过他和其他7个海归,再加上国内伙伴,每个人承担一部分,建立了奇瑞的一套符合汽车正向开发思路的研发体系。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没有许敏和他周围一批海归团队的努力,这个过程或许不会那么快发生。

  海归们的作用不仅在于研发体系的建立,他们技术上的成就或者认识对于国内汽车公司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曾经负责奇瑞车身工作的海归祁国俊也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奇瑞对技术的引进,不光是缩短了几年,而是一下子把中国汽车设计水平的认识提高到了跟人家一样。做什么方案,外国人跟我在同一个桌子上谈,他是蒙不了我们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赵文杰)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看完该新闻后,你对奇瑞的评价是:本车型更多口碑>>

不感兴趣

随便看看

有点兴趣

强烈关注

持币待购

我是车主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奇瑞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