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消费税上调 豪华车市未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 08:15  第一财经日报

  刘霞

  中国高档豪华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让豪华车制造商们看到了更大的商机,哪怕是在中国刚刚调高了大排量车型消费税的节骨眼上。

  日系三大豪华车品牌之一的英菲尼迪,上周五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首款Crossover(跨界)车型EX35,虽然受到消费税上调的影响,排量为3.5L的两个车型实际售价达到了62.7万元和64.7万元人民币,但日产(中国)仍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相信作为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款Crossover车型将会占据市场先机。”日产(中国)的高管这样认为。

  主攻跨界市场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豪华轿车市场谋得一席之地,能够寻找到巧妙的切入点可能更为重要。年轻的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便选择了在这个方面寻求突破。

  上周五,英菲尼迪宣布,EX35正式上市。在与之为同一细分市场的奥迪Q5、雷克萨斯RX350、宝马X3、奔驰GLK等Crossover豪华车尚未进军中国车市之时抢先上市,“因此,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还没有竞争对手。”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车事业部总经理上远友贵彦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据上远友贵彦介绍,EX35是结合SUV、COUPE两种优势的跨界车型,不仅城市可以开,在郊外开也很合适。EX35的目标客户锁定了生活时尚、心态年轻的富裕群体,在英菲尼迪所有车型中,EX系列更容易受女性青睐。上远友贵彦解释道,首先是造型流畅漂亮,另外整个内饰做工很精细,有轿跑车操作的反应,对于车辆的舒适度有很高的调整,视觉、触觉都有很好的享受,容易获得女性喜爱。

  目前,由于受到高油价的影响,传统SUV市场面临严重的压力,今年以来,SUV在全球市场一路下滑,不过作为SUV的衍生生产,跨界车型在全球市场开始热销,包括逍客(参数配置 图库)、大众TIguan等跨界风格的车型成为市场的主流。与此同时,豪华品牌的跨界也开始兴起,宝马推出的X6豪华跨界车型,奔驰的GLK和奥迪Q5同样具有鲜明的跨界风格。

  据日产(中国)方面提供的数据,进入中国市场第一年,英菲尼迪销量超过4500辆,发展速度令人关注。而EX35的推出,将为英菲尼迪增加新的市场力量。

  事实上,作为日产全球增值计划的核心,英菲尼迪已经把手里关键的一张牌押在了中国市场,“一直以来,英菲尼迪品牌都把中国视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豪华车消费市场,其市场发展在全球战略中至关重要。”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桥本泰昭告诉记者。

  同时,上远友贵彦还表示,美国、中国和欧洲是英菲尼迪的三个最重要的市场,“我们要把美国式的产品和服务标准引入中国市场,让消费者体会到来自全球的高品质享受。”

  目前英菲尼迪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大连、成都、深圳、苏州、广州、杭州8个城市建立了特许经销店。

  涨价的压力

  虽然中国的豪华车市场最近几年以35%的增速快速增长,但今年以大排量为主的豪华车市场却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从9月1日起上调的汽车消费税更是进一步考验着豪华车市。

  调整之后的大排量汽车消费税,排量在3.0L以上至4.0L(含4.0L)的乘用车,消费税由原来的15%上调至25%,上调幅度达10个百分点。对于这一政策变化,上远友贵彦表示,EX35上市当日公布的售价就是包括上调消费税之后的最终售价,“这个政策对所有大排量进口车辆都会带来影响。”上远友贵彦坦言。

  “消费税提高,由厂家独自承担比较困难,势必有一部分负担由顾客承担,顾客购车成本有所增长,我们会在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所提高。通过服务,希望让顾客安心接受。”上远友贵彦希望用提升服务质量来消除消费者对于涨价的意见。

  显然,消费税上调并未阻碍英菲尼迪新车进军中国,而欧洲三大品牌和日系三大品牌在中国入门级豪华车的竞争也随之再度升级。

  实际上,相对于奔驰、宝马,甚至日系的雷克萨斯而言,英菲尼迪在市场知名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年轻的英菲尼迪也十分正视自己的差距,打造品牌形象成为接下来英菲尼迪的重点。

  “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奔驰、宝马都是经过非常长的时间积累才获得现在的品牌知名度,我们也会在市场活动中深化英菲尼迪在中国品牌的传递。”桥本泰昭如是说。

  对于今年日产进口车在中国的销量,桥本泰昭表示,9、10两个月的销量状况对于今年的销售非常重要,如果销量上升,各汽车公司完成今年的计划便没有问题,但如果销量仍然下降,对各厂家的影响都非常大,“只要9、10月与去年持平,我们就有自信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桥本泰昭说。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日产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