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线之争众说纷纭 媒体宜更加冷静
作为柴油轿车市场的领头羊和主力军,大众的经历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说明中国国情并不适合发展柴油轿车。
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发展柴油轿车的争论持续了十多年,这期间,各方专家观点固然各有不同,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
政府方面,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列为汽车类指导目录之一。很多人把这视为政府管理部门对柴油轿车的积极鼓励。但在今年年初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中,这一目录却被删除,被认为是主管部门态度有所反复。不过,发改委某负责人在今年上半年的一次讨论会议上又表态称仍支持柴油轿车发展。
与发改委的暧昧反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环保部门对于柴油车的明朗态度。出于保护环境考虑,环保部门旗帜鲜明地主张限制柴油车发展。
专家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柴油轿车等技术路线发展创新的看法,尚不够成熟,不同机构之间的观点难免存在冲突。但对于技术路线之争,主管部门应尽早认清形势,明确表态,给行业发展以积极的引导。
而在这一争论中,某些媒体也显得失于理性 。“柴油轿车是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柴油车是节能环保的必由之路”,这样“一边倒”的论调在国内众多媒体上曾多次出现。还有文章指责政府主管部门在支持和鼓励柴油车发展上缺少作为,又无帮助解决柴油油品问题的积极态度。这些观点来自业内多位专家,相关媒体似乎也抱定了这样的信念:发展柴油车是中国急迫所需,媒体应该肩负起“启蒙”和“教育”的重担。
“回顾这些年关于发展柴油轿车的讨论,媒体表现似乎有些过于急躁。有时只听取了少数人的观点,就人云亦云。虽然其中不乏是出于对汽车工业的关心,但也不乏炒作,一定程度增加了讨论的难度。”一位长期从事内燃机研究的专家说,希望面对行业内的各种争论,媒体可以表现得更加冷静和客观。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