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三样”的青葱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 19:53  金羊网-新快报

  1988年-1998年

  中国汽车消费的黑白年代

  ★关键词

  “老三样”

  “官车年代”

  “私车消费”

  “大款买车”

  桑塔纳(参数配置 图库)开启了“官车年代”

  “短短五六年时间里,就多了很多新车。不过感觉离自己还是很遥远,那个时候能买得起车的都是政府机关、企业,私人购车是凤毛麟角。”

  20世纪90年代初,何威还在大学念书,那时街上时不时能看到一辆桑塔纳,不过坐在里面的人,大家都知道是领导,前面开车的,多半是司机。

  1983年4月,第一辆国产桑塔纳轿车在上海组装成功。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人们亲切地把这款车叫“普桑”,它是很多政府机关、国营企业的领导用车,私人购买只有一小部分,因为刚推出价格奇贵,要20多万元一部,90年代初,能够拿出20万元买车的人,寥寥可数。

  那时,桑塔纳是官车,平民老百姓很难接触到。

  因此,能坐上桑塔纳的人自然令人艳羡。何威第一次坐上鼎鼎大名的桑塔纳是大学放假回家,他干爹开车接他,“我干爹在政府工作,做司机,当时开的就是普桑。我坐在里面,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但是不敢动,就怕把车给碰坏了,既害怕又兴奋。”

  现在已经50多岁的余劲民则清晰地见证了桑塔纳的“官车时代”,20多年前,他就在湖北省文联机关做司机。

  “那时政府的领导们都喜欢上海出的桑塔纳,外形在当时看是很时髦的,又耐用,配件便宜,好打理,是90年代很火的车型”。

  余劲民说,好多次他出差去湖北周边的县城、乡村,发现农村的“县太爷”当时坐的都是普桑——可见其在行政机关单位普及的程度之高。

  其实那时的官车还有奥迪。不过不是今天满大街跑的奥迪A6(参数配置 图库),而是奥迪100,它是90年代机关单位最高档的车。

  1991年,一汽大众正式开始生产奥迪100,主要就是为了满足公务车市场的需要。刚出来的那一阵还供不应求。官车市场的巨大容量为奥迪带来丰厚的利润,也让大众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

  余劲民记得当时还曾经流传过一句民谚——“大小是个官,都坐四个圈”。中国人如今那么喜欢奥迪品牌,原来是在20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老三样”暖场私车消费

  1991年左右,中国国产车的第一个高潮来临。

  没有“老三样”之前,中国也没有私车消费。1991年12月,第一辆捷达(参数配置 图库)A2轿车在长春下线,10个月后,东风雪铁龙“第一个吃螃蟹”,把两厢富康(参数配置 图库)带到中国。那时,广州标致也已成立,在热火朝天地投产标致505车型。

  尽管平民百姓没钱买车,但街头巷尾频繁穿梭,恍然间拉近了人与车原来非常非常遥远的距离。

  后来,桑塔纳、捷达、富康持续热销,加之质量稳定、配件便宜、技术先进,也一直受到中国从企业到私人用户的热捧,并被冠以“老三样”称号。1994年以前,购买“老三样”的都是政府、企业,但大街上跑的这些新车还是让老百姓第一次感觉到了冲击和憧憬。

  “老三样”开始接近普通阶层是作为出租车出现的。

  那时候很多人觉得私车消费就是坐出租车。买车距离普通人太远,而“打的”则成为公务用车向私人用车的一种过渡——没有产权,却有使用权。

  捷达和富康在90年代都扮演过出租车的角色,那时“打的”是一种奢侈。何威第一次“打的”遭遇的是富康,90年代初他在武汉念大学,曾经拦过富康出租车,从武汉大学附近到汉阳,距离不远。

  2005年已经开上花冠(参数配置 图库)的余嘉第一次“打的”则是在上高一(1995年)的时候,那时“打的”要十几块钱,坐车从学校到家里,这算是学生当中很奢侈的消费行为。

  “那时有桑塔纳、夏利(参数配置 图库)出租车,不过价格不同,桑塔纳很贵,夏利便宜点”。这就是她对轿车认识的开始。

  能买得起车的就是“大款”

  20世纪90年代“老三样”出现,为2000年后私车消费大潮预热暖场。

  尽管私车消费被激活,桑塔纳、捷达、富康在90年代都卖得十分红火,但1995年之前私人买车的少之又少,因为虽然量产,但售价高昂,不是私人消费得起的,能自己掏钱买车的,绝对是富翁中的富翁,能够买得起“老三样”的,都被看做“大款”。

  何威看过那时报纸上登的一个漫画,就是要表现一个大款,一手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挺着大肚子,旁边是一辆桑塔纳,还要把大众的车标画出来。

  这就是90年代人们公认的大款形象。

  以桑塔纳为例,它曾经承载了中国轿车业的光荣与梦想,80年代投产,到了90年代上半期,这款车仍旧代表着轿车制造业的国际水准,它的地位可以从那个年代拍的电影里找到证明——桑塔纳经常作为有钱人的座驾出现在电影镜头里。

  生活在武汉的人则对富康的印象特别深。

  1991年,富康正式上市,那时只有手动挡,价格却卖到了20万元,现在走过17年,富康已经成为绝对的经济型车,并即将在明年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很多人,特别是武汉人心里,都有一个“富康情结”。

  在余嘉和她的同龄人心里,富康那时是大款才可能买的车。1997年,余嘉认识了一个自己开了酒吧、有一辆金色富康的人,“当时就觉得这个车真好看,对这个人也感到特别崇拜,觉得和自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余嘉认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拥有富康就是一种身份的标签,会被很多人羡慕。

  何威至今还记得,他的同学跟他描述汉正街一位身家70万元的老板时那种眉飞色舞的神情。70万元在今天还不够买一套房,但那个年代就是天文数字。“当时一个能拿出20多万元买桑塔纳的人,是多么了不起啊。”

  1994年,汽车产业政策出台,这是中国汽车生活巨变的分水岭。

  在这个产业政策的第四十六条中明确了“逐步改变以行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为主的公款购买、使用小汽车的消费结构”,在第四十七条中写到“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并将根据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适时制定具体政策”。

  在那之后,私人购买轿车的比例快速提升,再往后(1998年-2002年),因为汽车生产的规模化、国产化,轿车价格也大幅下降,在私人购车群体里,普通家庭购车代步的比例亦步步提高。

  但,这是后话了。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