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MG 3SW凭什么挑战两厢车群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1日 11:42  新浪汽车
MG名爵
MG名爵 3SW外观图片

  07年天语SX4(参数配置)和CrossPolo(参数配置)先拔头筹,将风靡国外的跨界风格正式在中国消费者面前登场亮相。08年,随着“IN系跨界车”MG 3SW的上市,纯正而权威标准化的跨界风格为CROSS车型挑战传统两厢车市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两厢车消费趋势正在悄然变化。传统两厢车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飞度(参数配置)的上市,正好印证了传统两厢车型拉开守擂之势。

  业内人士曾经把希望寄托在SX4和CrossPolo身上,但市场表现证明,这两款“跑在前面”的跨界两厢车未能形成足以与传统车抗衡的局面。面对顽敌,面对在消费者心中固有的传统车印象,MG 3SW真的能够担起挑战传统两厢车群雄的大梁?要解答这个疑问,首先要了解传统两厢车“畏惧”什么?

  客观来说,与跨界车相比,传统两厢车确实有不少硬伤,例如动力性、操控性和多功能用途方面的不足等。而这些性能正是80一代消费群体最为重视的,消费者日趋成熟与多元的需求主宰着这个年轻和活力的市场,因此,对于车型核心技术和功能性的高要求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笔者我并不否认象富康(参数配置)、飞度、赛欧(参数配置)等车型为中国两厢车市场的发展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在过去,由于生产平台技术的局限和选择品种的有限性,早期消费者觉得只要能拥有十万元以内的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可牺牲动力、操控性能的追求以满足对节油、舒适空间的最大化需求。所以,过去的厂家降低成本,提供给消费者可以接受喜爱的两厢车。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跨界车型不仅能满足传统两厢车给予的关怀,更能进一步给向往速度与驾驭征服感的车主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受,这点让传统车非常挠头。

  其次,传统两厢车因为刻意强调“经济型的代步工具”概念,致使车辆用途单一,往往只能满足一般生活用车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开始不断扩大,尤其是有车或准有车一族,他们除了日常用车需求,更喜欢在闲暇时,将车开出城外,在农家小院或者青山绿水中享受多彩、自然的有车生活。MG 3SW这类多功能跨界车型“不失时宜”的出现,正符合了当今消费者需求口味的多元化,而传统两厢车却仍然墨守成规打“舒适节油”牌子,不得不令人担心它们的前景。

MG名爵
MG名爵 3SW外观图片

  “后来居上”的MG 3SW年中杀入两厢车市场,纯正的英系跨界风格在这一类型中也确实算得上典型。首先是操控性,紧凑型麦弗逊独立前悬架的装置,配合副车架和纵向推力杆,令MG 3SW结构更周全,有效过滤车辆行驶方向的冲击力,实现操控性和舒适性的完美结合。而传统两厢车往往舒适性有余,操控性不足。205高运动性宽胎(车轮规格:205/50R16),也令MG 3SW具有传统两厢车无法比拟的抓地性和驱动力。除了率先采用扁平率低轮胎,MG 3SW也是最早使用四轮碟刹的车型,这一点也是传统两厢车无法企及的。除此之外,由英国著名调校中心莲花公司度身打造的运动底盘,不仅适合中国的城市路况,对于郊外颠簸的山路也能应对自如,不难想象传统两厢车在坎坷的道路上行驶时会遭遇怎样的尴尬。

  不仅拥有精准的操控性,MG 3SW也承袭了百年运动品牌MG在动力性方面的显著优势。MG 3SW 1.8L匹配进口CVT无极变速器,起步凌厉,是同级车中首个采用全铝赛车级发动机的车型,而1.8L的排量在同级中车极为罕见,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车拉大马”,从这一点就能看出MG 3SW对运动式驾驶乐趣的重视和追求。另外一款1.4L排量搭载进口原装五速全铝手动变速器,动力表现同样优异,毫不逊于其它1.6L发动机的车型,升功率更高达54.4KW/L,目前国内最大,同时能够使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最大化的平衡好动力与油耗。传统两厢车动力性能与MG 3SW相比也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了。

  至于多功能用途,强大的动力性配以精准的操控性,自然令MG 3SW能够应付无论城市路况的平坦还是野外道路的糟糕;黑色前后大包围和行李架,大空间的后备行李箱,以及电子防眩目后视镜、全方位驻车雷达探头、自动大灯和蓝牙免提等人性化高科技电子装配,绝对能够帮助车主完成在繁忙的都市奔波与惊险的野外探险之间的转换,也令MG 3SW的驾驶感觉更加顺畅舒适;两色车身的设计与酷帅造型,在讲求另类个性的80一代消费群体中,MG 3SW显然更具备与传统两厢车抗衡的竞争优势。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MG名爵品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