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昌河哈飞将直接隶属中航 东哈合作已完全搁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1日 07:27  新浪汽车

    前期报道:中航意欲做大汽车产业 东风收购哈飞或将失败

              东风收购哈飞添变数 中航汽车系整合方案三选一

              中航决意做大汽车产业 投资额决定东哈合作成败

              新中航变脸汽车为主业 哈飞、昌河“二合一”?


 
停牌一个月的*ST昌河复牌后股价连续上涨,21日开盘价为5.93元

  新浪汽车讯 距离一航、二航重组整合并建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集团)筹备组已有一月有余,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ST昌河在此期间已连续发布9次公告。根据最近一次公告:*ST昌河将通过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的方式,全资购买上航电器和兰航机电的100%股权,由此这家上市公司将成为一支航空股,“壳内”昌河汽车被其完全剥离。

  据中航系高层透露,昌河汽车和哈飞汽车今后将直接隶属中航集团,新中航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全力支持“南北汽车”共同发展,而东哈合作目前已经搁置,双方合资亦将终止。

  昌河飞机退出上市公司 *ST昌河成航空股

  *ST昌河最新公告显示: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拟向中航集团(即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统称,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后,则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购买航空机电成品及附件制造业务所涉资产,即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电器”)100%的股权及兰州万里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兰航机电”)100%股权;同时向中航集团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出售截至交易基准日(2008年5月31日)止公司的全部资产及负债以抵销部分购买资产价款,即资产置换;公司购买资产的价值超过公司出售资产的价值的部分,由公司以向中航集团发行股份的方式补足,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至此,*ST昌河的资产和业务整体变更,由汽车转变为航空。

  对此,昌河汽车高层做如下解读,目前上航电器的股权、兰航机电的股权的预计评估值合计为8亿元至9.20亿元,而*ST昌河原有资产即昌河汽车截至2008年5月31日全部资产及负债的预计评估值是低于这个数额的,“那么差额就由中航集团来填补这个空缺”。

  笔者核算了一下,按照公告,江西昌河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拟向中航集团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9000万股,对应发行价为5.18元/股,即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值不超过4.66 亿元。

  对于此次资产置换方式,早前业内人士一直猜测置入的资产应该是哈航集团、哈飞航空、昌河飞机和洪都航空其中一家,而同在景德镇的昌河飞机置入的可能性最大,然而,*ST昌河的最新公告却让人大跌眼镜。

  据了解,上航电器属于原一航旗下资产,而兰州机电则属于原二航旗下资产。

  昌河汽车高层表示,本次拟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是在我国调整航空工业产业布局的重大战略安排,和一集团和二集团准备组建中航集团的大背景之下,结合中航集团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将汽车资产与业务置换出去,然后由中航集团在更大范围内调动资源予以支持,使昌河汽车重新做大、做强,同时注入航空机电成品及附件制造资产与业务,提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

  昌河汽车将直接隶属于新中航集团

  据了解,昌河汽车2007年的营业收入为12.45亿元,较2006年下降47.60%;每股收益-1.43元,较2006年下降160%,全年亏损5.87亿元,比2006年的亏损额增加了146.19%(2006年亏损额为2.26亿元),今年以来*ST昌河已经连续第二年表现出亏损势头,按照上交所规定,如果连续两年继续亏损,2009年*ST昌河就要面临退市风险,但随着昌河汽车被整合的消息不断,股价一路飙升的*ST昌河一度被投资者看好。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汪刘胜认为,上航电器和兰航机电注入*ST昌河无疑对于上市公司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从长远看,昌河汽车将不受上市公司名头所累,“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ST昌河成为航空股,无疑为新中航保住了一个融资的平台”。

  随着昌河汽车脱离上市公司*ST昌河,它将何去何从呢?一度接受笔者采访的昌河汽车高层却避而不谈,他只是告诉笔者:“目前昌河汽车的资产、负债,包括6000余名员工从上市公司脱离出来是百利无一害,新航空集团将可放开手脚给予我们资金支持”。

  持相同观点的中航系高层告诉笔者,昌河汽车退出上市公司有两大益处,“*ST昌河是一个壳,新航空集团将上航电器、兰州机电置入*ST昌河,可帮助其早日脱帽,避免摘牌;另外昌河汽车也可进行独立运营,不受股价等因素影响,可长远规划企业发展战略”。

  这名高层透露,昌河汽车退出上市公司后,它将直接隶属于新中航集团,做一个全资或者是一个集团控大股的企业,“集团将通过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使其轻装上阵,便于在汽车市场上打拼”。

    新浪汽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