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卡企业大PK:江淮VS华菱 徽商争高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7日 14:38  商用汽车新闻

  本报记者 王 培

  两家企业的同与异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今年1~4月总重14吨以上重卡销量榜上,不难看出江淮与华菱排位十分接近。江淮销售了5139辆,华菱销售了4905辆。

  仔细分析,这两家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安徽的企业;在重卡定位上,华菱走中高端路线,江淮走的也是中高端路线;在技术上,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都是重卡界的后起之秀;前者引进日本三菱技术,后者引进韩国现代技术。

  但两家企业也有一些不同点。在江淮格尔发重卡品牌的背后,有强大的江淮集团做支持,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销售网络。

  分析两家企业的潜在机遇,华菱在出口方面的经验值得江淮学习;格尔发的发展借助江淮集团的销售服务网络,这一点是华菱所不及之处。

  江淮WOT分析

  江淮今年1~4月份共销售重卡5139辆,同比2007年增加87%,市场占有率达到2.06%。

  S优势:在技术方面,江¬淮格尔发引进韩国现代重卡制造工艺,在动力以及经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江淮集团旗下的安凯重型车桥为国内主要重卡企业配套,拥有生产重卡车桥的先进技术;在品牌形象建立上,江¬淮采取“四位一体”的专卖店形式,整合已有资源。

  W劣势:产品盈利能力仍需考量。首先,投产时注入的十几亿元投资,如今仍未收回成本;其次是研发能力,江¬淮引进了韩国的重卡技术,仍需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来不断适应国内市场。

  O机遇:谈到江淮重卡发展的潜在机遇,就不得不提江¬淮轻卡(与江淮格尔发同属一集团)的良好出口势头。江淮轻卡在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江淮轻卡的销售网络,将成为重卡产品走出去的有力支撑。

  T挑战:江淮格尔发在驾驶室和车桥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是近些年,与其竞争华南市场的华菱,在驾驶室、零部件的可靠性方面已有超过之势。外部威胁重重,企业尚需努力。

  华菱SWOT分析

  84%。这是华菱今年1~4月份重卡销量的增长率(与2007年同期相比)。从0到年产4905辆,华菱只用了4年的时间。

  S优势:首先是技术。2000年,华菱与日本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展开合作。华菱重卡既有从三菱导入的技术,也有从五十铃借鉴来的技术,日野、斯太尔、解放、东风也都是华菱的老师。

  其次是竞争力。在出口市场,华菱具备对市场环境变化灵敏反应的能力。华菱针对俄罗斯地域广阔、气候及道路条件差别大的特点,开发出针对性强的新车型,2007年出口俄罗斯超过1000辆;针对印度尼西亚、特立尼达等右舵车市场国家,开发右舵卡车。

  W劣势:配装潍柴、康明斯、日野以及三菱发动机,使华菱重卡率先达到国Ⅲ排放标准;但相对于一些自产发动机的企业而言,当遭遇原¬材料价格上涨、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时,这些核心零部件必然首先供应给本企业以及战略合作方,而华菱没有自主核心零部件供应的劣势就显现了出来。今年1~4月,如果不是零部件供应受到影响,华菱的销量还会更高。

  O机遇:华南地区虽然是华菱重卡的固有市场,但在该地区,华菱始终要与江淮格尔发“共分天下”。在华北5省地区,由于联合治超初显成效,“安全、节能”华菱卡车逐渐为用户所接受。华菱在华北5省将有很大的潜在机遇。

  T挑战:从技术能力而言,在与三菱10年的滚动引进技术转让协¬定终止之后,如果不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技术将很快成为短板;对于出口市场,如俄罗斯市场,技术壁垒日渐升高,华菱的出口优势能够持续多长时间,需要企业深度思考。

  (本专题中的数字除特殊说明外,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编辑:吴雪林)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卡车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