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带你了解变速箱的历史(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6:59  新浪汽车

  接下来说说自动变速箱,早在1908年,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变速箱便在美国诞生了,当然,这个时候它的技术含量与制造工艺都不能与现代相比,不过构造原理已经奠定了。第一台自动变速箱只有两速(即前进与后退),及至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厂家——通用汽车将自动变速箱用于量产车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到现在,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与润滑油性能的提高,变速箱的速比已经丰富多了。因为对驾驶技术要求的“门槛”较低,所以搭载了自动变速箱的车型已经遍布大街小巷,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自动变速箱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变速箱形式,手动变速箱主要通过调节不同齿轮组合更换挡位,而传统自动变速箱是通过液力和行星齿轮实现变速的目的。其中液力变扭器是传统自动变速箱中最具特点的部件,俗称南瓜,它的作用相当于手动挡车的离合器。车主只需通过控制油门踏板深浅,变速箱就可以自动进行挡位切换。因此涉及到变速箱智能的问题,一台自动变速箱是否能迅速准确的领会驾驶员的意图取决于控制程序的编写。例如驾驶员迅速加深油门踏板,这表明需要迅捷的加速,这时变速箱应该迅速转到运动模式,实行降挡动作并保持在高转速换挡以提高动力性,这就是所谓的Kick-down;若驾驶员迅速松开油门踏板,踩下制动踏板,变速箱则应该迅速降挡,利用发动机制动帮助减速;若驾驶员油门变化缓慢甚至油门开度保持不变,那么证明正处于巡航状态,变速箱应该尽可能处于高挡,降低发动机转速,提高燃油经济性。

  总的来说,传统自动变速箱的优点在于驾驶轻松,对于入门驾驶员来说主动安全性更好;而缺点在与燃油经济性不如手动挡(良好驾驶习惯的前提下)、操控乐趣不如手动挡等。所以自动变速箱比较适合喜好简单惬意驾驶感受的车主或者入门级的新司机。

  从前文中可以看出,手动与自动变速箱可以说是代表了汽车驾驶的两极——一种较繁琐而操控性好,另一种简单适宜但缺少操控性。那么有没有一种变速箱,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而缺点过滤呢?那么就得看看一款“双重性格”的手自一体变速箱了。

  顾名思义,“手自一体”变速箱就是把手动换挡和自动换挡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的变速形式,在这类变速箱上,都有显著的+/-标志,驾驶者可以切入这个位置手动切换挡位。

  对传统的自动变速箱而言,驾驶乐趣不足一直是它的弊病。比如在入弯前踩刹车减速,普通自动变速箱只会跳到空挡或维持原挡位不动,它不会随着速度下降而降低一挡;到了出弯当你加油时变速箱又会来一个Kick-down,然后才获得足够力量加速。这不但比手动变速多了时间,而且在弯中挡位跳动也会破坏车身平衡。

  而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出现,能够提高挡位的“随心所欲”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它不够聪明,至少我可以自己来”。有了手动选挡模式,驾驶者在弯前就可以手动降至适当的挡位,在弯中又可以保持需要的转速,出弯时便有足够的动力。功能上看手自一体变速箱和手动变速箱没有分别,但一台好的手自一体变速箱其手动模式有足够快的加、减挡反应,否则就显得有些华而不实,现在某些车型手自一体变速箱的手动模式被称为“假”手动,也就因为其在手动模式下反应迟滞,跟自动模式几乎没有区别,这种程度的“手自一体”也就完全成为一种噱头了。

  目前市面上车型所搭载的手自一体变速箱中,比较值得圈点的是宝马新3系搭载的带有Steptronic手动换挡模式的手自一体变速箱:换挡操作既可自动进行亦可手动进行。这款变速箱带来了最高水准的驾驶舒适性:新增加的第6挡使最低挡和最高挡之间的挡位传动比范围增加了22%,而且挡位之间的传动比间隔比以往更小,有助于增强驾驶动态和燃油经济性。无论何时,只要驾驶者希望接管变速箱的控制权并亲自进行换挡操作,仅需将变速箱切换到Steptronic手动换挡模式:在Steptronic手动换挡模式内,将选挡杆移动到适当的换挡槽后,驾驶者只需快速“轻拍”选挡杆即可完成换挡.

  而新上市的08款君越(参数配置 图库)搭载的全新S6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是通用全球研发平台的技术结晶,它实现了完全的手动换档和自动换档间的切换,整个最低档位与最高档位之间的齿比范围也由四速4.35增大至六速6.14。因此,发动机平均转速降低,反应快速且具弹性化,更低油耗,更低噪音,加速更迅捷,动力表现十分强劲。这款变速箱与君越ECO智能发动机相得益彰的配合广受好评,续写了汽车手自一体变速箱的辉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新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