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彰显现代博物馆活力 以汽车互动传播汽车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9日 16:54  新浪汽车

  --上海汽车博物馆下半年工作介绍及活动推介

图为上海汽车博物馆展车

图为上海汽车博物馆展车

图为上海汽车博物馆展车

图为上海汽车博物馆展车

  自2007年1月17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以来,上海汽车博物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沪上及国内外参观者和游客的数量稳步上升,汽车博物馆已在行业博物馆中获得了一定的好评。下一阶段上海汽车博物馆将从汽车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传播、观众互动交流以及公益服务等方面展开系列活动,进一步彰显现代行业博物馆的活力。

  博物馆基本建设--开拓新的展示项目 开展汽车科普教育

  作为国内首家专业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已完成历史馆和古董馆布展建设,这两个场馆集中展示了影响汽车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和代表车辆,通过这些珍贵古董车讲述汽车百年历史,反映汽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汽车博物馆正在筹建技术馆,并于近期邀请了国内著名院校的文博专家学者、汽车专家和展示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技术馆的概念分类。未来的技术馆将突出互动性和参与性,让观众体验汽车所蕴含的人类智慧,感受人类推动科技进步的热情。

  为了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汽车科学知识的求知热情,作为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的上海汽车博物馆还将在筹建完成以汽车图文知识介绍为主要特点的“汽车科普角”,使上海汽车博物馆将逐步发展成为广大青少年了解汽车历史、汽车技术和文化的最佳场所。

  博物馆的功能完善--以社会效益为先 加强服务配套

  作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上海汽车博物馆一直立足于社会效益为先,多层面发挥自己的公众文化服务作用。开馆以来,汽车博物馆已经举办和参与了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8?1建军节活动”、“9?10教师节活动”等等。2007年10月,博物馆还将迎接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汽车博物馆将会举办面向特奥选手的专场参观会。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文物收藏、展示和文化研究功能,而去博物馆,也不单是参观和学习,博物馆应该成为一个生动的、现代化的、集社交、学习、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上海汽车博物馆努力通过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服务来满足观众的观赏和交流需求。目前,博物馆已建成的各类会议设施、屋顶花园和汽车主题休闲吧可以为专业会议、车友聚会、游客休憩提供便利,户外广场也可以让游客自由休息,正在建设中的汽车图书馆也将为汽车爱好者学习汽车相关知识、专业资料查阅提供一个好去处,使得汽车博物馆逐步成为沪上别具特色的时尚休闲亮点。

  博物馆的互动交流—积极参与大型活动 提升观众互动热情

  上海汽车博物馆以传播汽车文化为己任,但传播汽车文化的方式既要通过博物馆内的展品展示,还应让博物馆的展品能够以鲜活的形象展现于公众面前,让古董车动起来,并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让古董车在与公众的互动中讲述汽车故事。

  10月的上海国际汽车城,各种与汽车相关的主题活动缤纷多彩,而作为汽车文化重要宣传机构的上海汽车博物馆也将会让馆藏古董车走出博物馆,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倡导汽车文明,发展汽车文化是2007上海汽车文化节的重要主题,上海汽车博物馆本着这个主题积极投身汽车文化节。10月4日汽车博物馆的4辆珍贵古董车将会参与当天汽车文化节的开幕式巡游活动。届时,古董车将会驶入市区,途经徐家汇、淮海路、人民广场等区域,让广大市民体验行使中的古董车风采。

  10月14日--16日的上海进口汽车展将会成为进口汽车的荟萃,而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古董车也将走入这些现代汽车中,展开一场经典与时尚的特别对话,观众尽可在别样的氛围中领略汽车的发展与变迁。

  整个十月,上海汽车博物馆将精选古董车在馆外广场举办古董车驾乘表演活动,幸运的观众还可以获得近距离接触这些古董车的机会。黄金周期间古董车驾乘表演时间为10月1日--7日(4日本活动暂停)每天中午13:30-14:00。

  针对爱车一族,上海汽车博物馆还将推出古董车鉴赏、汽车养护、汽车文化等各类主题的讲座与活动。10月6日,汽车博物馆将再度举办针对爱车一族的汽车养护演示活动,博物馆邀请国外专业人士现场展示讲解科学保养汽车的方法。活动的详细情况可登陆上海汽车博物馆网站www.shautomuseum.gov.cn查询。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