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晰瑶
今年国内车市扩张速度惊人,就拿广州而言,保有量已突破100万辆。据中汽协产销数据显示,1-6月乘用车同比增长率达到26%。一直以来大多数车主关注的中级车市场,今年尽管有增长,但在凯美瑞之流的中高档车狂压下,很多车型都表现得相当“乏力”。除了降价之外,似乎没有更多选择。整个中级车市格局,所呈现的也不再是高端车、低端车两头大的“哑铃型”,而是中级车唱主角的“橄榄型”。
在这些唱主角的中级车中,能在竞争中表现从容的车已经越来越少。于是近来有人开始谈论“凯越现象”。很多人都说过它是没有什么特点的“韩国车”,但它从上市以来,就几乎没有退出中级车销售榜的前三名,以最短时间创下60万辆销售纪录后,在竞争激烈的2007年,作为一款不再新鲜的车型,仍然同比25.6%的增幅,整个系列以月销15218辆遥遥领先,让很多“有卖点”的车型都望尘莫及,有点匪夷所思。中级车买主应该说是最理智的车主,他们往往以中级车作为自己第一款车,因此长久观望,货比三家是免不了的,价格当然要比,而细节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凯越尽管不是一辆非常有特点的车,但却有几点深深吸引买家的心:外型耐看,这对于年轻的中国消费者非常重要;质量稳定,没有大量车主抱怨它的质量;车内有很多人性化设置,冷藏功能手套箱、雨伞烘干槽、方便储物盒。
这些东西看似小,但我却不只一次听到开着凯越的朋友表扬它。而凯越的成功恐怕还在于同时拥有三厢版、HRV和旅行版三大系列,车型多达15款,这当然能吸引更多个性消费的车主,也分摊了自己的竞争压力。
降价对于有的厂家来说,是应对竞争唯一的办法,但在我看来,他们可以做的其实还有很多。研究消费者心理,会发现,价格固然是吸引他们购买的因素,但绝对不是决定他们购买的唯一因素。如何让消费者对这款车产生好感、信任和依赖感,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功课。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