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环境共同的挑战,温室气体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加强节能减排正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汽车耗能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我国新发布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就从政策层面鼓励了汽车清洁动力的发展。
在寻求节能方案及替代能源的道路上,汽车行业应选择符合国情的技术路线,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理念,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这样才能实现这个重要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主 题: 清洁动力的发展之路
时 间: 2007年6月5日 (世界环境日)上午
地 点: 西苑饭店
主持人:刘北宪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
嘉 宾:
罗 毅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副司长
李万里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处长 冯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欧阳明高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余卓平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 张绥新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
王伟良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北宪(主持人):
在这么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召开新闻周刊新闻中国的月度论坛。欢迎诸位参加我们的论坛,并且期待大家能够发表一些真知灼见。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我们论坛的嘉宾,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罗毅副司长,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处长李万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欧阳明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大众汽车中国副总裁张绥新,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良。
35年前的今天,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10月,第27届联大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保护日”。
三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来自于环境的压力是如此迫切,保护环境的要求是如此紧迫。现在,在中国的有些地方,一杯干净的自来水都变得非常可贵;北方的莫斯科,正面对前所未有的热浪袭击;在北京,我们度过了一个最温暖的冬天:玉兰花春节时分就提前开放,今天我们在北京渡过一个炎热的夏季,据说今天是36度。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类面临着环境共同的挑战,真可谓是:环球同此凉热!
面对日益变暖的地球,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MELTING ICE - A HOT TOPIC ? (消融的冰川——一个热门话题),为呼应这一主题,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 “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两个非常重要而又紧密联系着的话题: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正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应该承认,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快速增长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昨天中央电视台的一条消息,湖北一个小小的鱼塘,由于污水死了20万斤鱼,养鱼户几乎是倾家荡产,这是水污染的事件。无锡水污染危机事件告戒我们:如果环境容纳不下,资源支撑不住,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理念,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政府在 “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10%的约束性指标。就在前两日,国务院刚刚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一约束性指标正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政府、各相关行业中。我们不能让过去的教训变成明天的悲剧,需要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地管理。
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代表的汽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它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排放出不少污染和温室气体。面对现在高昂的能源价格,面对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面对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消费者,汽车行业要如何追求责任,如何寻求对策?现在,领先的汽车企业正在努力提高产品能源使用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与清洁能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实现环境保护的第一推动力,是未来必须要探索的一条路,因此我们今天也请了科技方面的专家欧阳主任和余院长。我们希望依靠科技,加快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汽车行业要坚持进行清洁能源研发,进一步生产和推广节能型汽车产品,是在这一领域的具体努力。因此,在2007世界环境日这个大主题下,我们选择了“汽车清洁能源的发展之路”作为本次世界环境日论坛的主题。
当然,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资源节约性社会,与环境友好相处,不只是企业的事,专家的事,而应当成为每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因此我们今天请了罗毅和李万里先生来参加我们的论坛。
环保需要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踊跃参与,作为一家深具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中国新闻周刊》一直高度关注着中国的环境保护进程,我们也愿意继续为此尽绵薄之力。
今天的“新闻中国”世界环境日论坛是从一个具体领域的视角来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关注我们的有限的资源。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呼唤着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在座的各位政府主管官员、技术专家、企业决策者富有真知灼见的探讨,通过在座社会组织和媒体朋友的互动参与,能得出一些有益的成果,并进而对环境问题的解决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
保护环境是人类文明的声音,通过全社会自觉的环保行动,通过企业和公共部门更好的紧密合作,一个蓝天清朗,绿水清澈,环境优美的天地,将会是我们留给后代,留给未来的最好遗产!
下面我们先请罗毅先生发言。
罗毅:
各位嘉宾,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开这个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关注地球的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今天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面我想就机动车的环保问题谈几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点:我们国家现在机动车排放面临着压力。
应该说一百多年来,城市化、工业化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这个进程给人类带来了富足和舒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
上周北京市环保宣教中心公布了一个2006年北京市环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气污染是目前困扰市民生活的环境问题,90%的城镇居民将大气污染归咎于汽车尾气的污染,87.2%的公众认为,应该对此进行治理。
事实上公众的这种感觉和诉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研究表明,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机动车的污染已经明显增大,80%以上的一氧化碳和40%以上的氮氧化物的污染是来自于机动车的排放。在一些中等的城市像昆明、成都,也越来越受到机动车污染的影响。
现在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一些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直接刺激人的血管,现在北京、南京等城市都出现过这种先兆。在我们检测的这个指标当中,北京等一些城市当中臭氧逐渐加重,已经引起了环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除外以外,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这些物质可以直接达到胃的深部,而且还带有很多的有毒物质。现在的研究表明,城市颗粒污染物中20%到30%是来自于机动车排放的,而且这些机动车排放的高度正位于人类的呼吸带,对人体的影响更加显著。
应该看到,二三十年前,轿车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讲还是一种梦想,今天这种梦想正在实现。但是反过来,蓝天和清新的空气现在也成为人们的梦想了,其实这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作为这个城市政府的一员,我们一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公众的这个目标。这不但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石油界和相关工业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第二点,讲一下我们的环保战略和措施。
为改善空气污染现状,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第一,就是我们不断在制定机动车排放标准,我们现在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研究表明,我们实施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机动车排放标准,确确实实给环境带来了明显的效果,从2000年到2004年,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污染物都减少了。
从原来没有排放标准的阶段开始,到我们实行国外标准,单车的排放量已经削减了将近70%到87%,新车的排放量比起以前的排放量大幅度削减。2010年,我国要实施第四阶段的标准,单车排放量将减少90%以上,这个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大家知道,2005年我们提前颁布了轻型汽车的国家三四阶段排放标准和重型柴油车、重型燃料发动机的三四五阶段排放标准,这个相当于欧洲的三四五阶段的标准。国三标准将在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四标准将在2010年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我国追赶国际先进环保标准的进程不断加快。
第二,为了控制大城市污染的情况,我们在有条件的大城市提前实施排放标准。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和广州市已经分别于05年和06年开始实施国家三阶段的排放标准,这个比全国实施的时间提前了一年到两年半的时间。
第三,我们实施环保标准制度后,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一定的制度,由地方部门进行定期的抽查和检验,加强对在用车的污染排放管理。
第四,油品质量的提高是机动车排放控制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在全社会的努力下,现在油品的质量在不但的提高。特别是在几个大城市,现在机动车的油品质量在不断的提高,机动车油品质量提高,特别是汽油和柴油中有害物质减少的话,将大大的减少有害物的排放。
第三点,我们认为清洁动力的发展是解决污染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国务院最新颁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个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定发展替代能源的中长期规划。我们感觉到,国务院的通知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特别是要制定替代能源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个是清洁动力发展一个首要的步骤。
在制定这个中长期发展规划当中,一定要考虑到中国是多煤少粮,土地和资源紧缺的国家。发展替代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发展,绝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而且应该用全生命周期来考虑发展的路线。
另一方面,就是清洁动力应该包括清洁的替代能源和清洁的发动机,这两方面都不能偏废。在重视清洁替代能源的同时,一定要高度关注国际上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和发展。
作为一个资源的匮乏国家,我们清洁动力的思路可以再开阔一些,从近期来看,特别是从十一五目标来看,发展城市清洁高效的共同交通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大家都知道,城市内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出行是自驾车成本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大量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2006年北京公众环境调查当中,公众对于少开一天车的认同度非常高,而且都愿意为这种方式做一个环保志愿者。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给我们政府和企业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要加强创新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向公众提供一个清洁高效和舒适的公交环境,应该逐步扩大到从每月少开一天车,变成每周,甚至最终能够实现较少开车,培养出绿色出行的理念。
通过这样的发展思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有信心让中国的天更蓝,让人民群众拥有美好环境的愿望早日实现。
谢谢大家。
刘北宪:罗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迄今为止还并不十分美妙的环境,当然我们看到这个环境正在我们的努力下改善,我们为此而感到高兴,下面我们请李万里先生发言。
李万里:
谢谢各位。
我想简单地把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一些政策性的思考跟大家做一个介绍。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当然意义更加重大。
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中国还处在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和加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国家的资源消耗增长的一个爬坡阶段,实际上我们在不断增加能源消耗。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需求的总体消耗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
在这样的前提下,要讨论产业怎样可持续的发展,怎样减少对进口燃料的依赖,要从能源安全和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考虑。现在,提出一系列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看来十分必要。作为政府政策的一个主要考虑方向,需要考虑三方面的任务,就是对于现有的车、新能源的车、报废的车分别怎么来进行管理。因此我们政策的着眼点可能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并且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对于现有的车,在传统能源方面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指导。
这里面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制定和实施汽车燃料的消耗标准和公示制度。这个工作已经初见效果了,去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批409个车型的消耗指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普通消费者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消费引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汇报在公告内的所有乘用车的生产企业将近2000个品种的油耗指标。这样会对汽车燃油的消耗,促进节能方面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后,按照国务院前天发布的关于综合节能减排工作方案,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完善申报消耗制度和公示制度这样一个工作。现在看来,这是需要长期做下去的一个工作。
第二就是要创造条件确保排放标准的实施,这个任务看来难度就更大了。
我国在实施排放标准方面,确实是起步很晚,晚于国外差不多17年。从一个相对差距里看,我们从欧零到欧一标准,我们用了十年时间;从欧一到欧二标准我们几乎是用了相同的时间;欧二到欧三,我们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欧美是四年左右的时间。总体来看,从欧零到欧三的整个过程当中,欧洲经历了27年,我们是17年,这和环保局制定非常强硬的政策和有力的推动有关系。
但是后来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个产业平衡的问题。现在,油的质量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目前,7月1日将要实施国三标准,中石化和中石油不足以向全国范围内提供符合这个标准的油产品。所以我们最近跟中石化和中石油、国家环保局在讨论,这将会极大的影响我们节能减排工作的进程。
这个问题要赶快解决,第一步措施就是中石油、中石化迅速解决炼油能力问题,但是要解决也不很容易。现在,中石化和中石油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现有的练油设备已经不足以承受欧三欧四标准的炼油技术了,需要重新改造和更换设备,这个过程的投资是几百亿,时间是若干年,现在这个进程已经在进行之中,这个进程是我们和中石油、中石化反复讨论的结果。
在上一次的标准里面已经体现出来了,去年,我们符合国三标准的汽油刚刚通过,这个标准中写了一句话,就是通过后这个过程不能马上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符合国三标准的汽油,要到2009年12月31日,汽油柴油都是这样。
第二步措施,要迅速解决柴油、汽油标准的问题,汽油标准现在已经解决了。据了解,目前对于柴油符合国三标准本身,还没有提出工作方案,还在讨论之中,还没有拿出来到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去讨论。所以,这个问题要赶紧的推进,
第三步措施,要积极推进汽车产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尤其是柴油车的发动机。全国各地发动机产业内部的实施情况怎么样,方案怎么样,现在看来有准备,但还是存在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都有,但是它的争论比较大。在第三个方面,我们现在仍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第四步措施,在2009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三标准供油的时候,那个时候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实行国三的汽车供应目标。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油到车到,油供应到什么地方,车就应该供应到什么地方。在汽车工业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一定要抓紧时间,逐步推广,先中心城市,然后再是腹地。现在看来,在 2007年7月1日全部范围实施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创造条件,确保汽车减排的实施。
第三个方面,要制定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的条件,要有鼓励的政策,就是鼓励购买,减少使用,要充分利用,要有效率的用,要节约的用。这个过程要看国家能拿出多少优惠的政策,拿出多少财税政策来推动这样一件事情。
第二个方面,就是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规则。
现在科技部用了大概三到五年的时间,提出了一批新能源、新技术的汽车发展科研项目。这些项目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已经逐渐的转入产业化,但是根据不同的原理出现的新的技术,怎么样评价和考核,怎么样让它进入市场,在不成熟的过程当中逐渐的成熟起来,需要一个管理。所以最近起草了一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规则,并且在网上进行了广泛的征求意见。从目前情况看,大家对这个规则本身期望值很高,对于它的出台能够促进节能减排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抱了很大的希望。
第三个方面,就是对于报废车的循环利用管理。
汽车产品本身是一个由生到死的过程,在临近报废的时候,在需要废物利用和材料回收的时候,这几个环节仍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
第一就是建立了汽车报废制度。这个文件很快就要出现了。文件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汽车报废将来会逐渐减少对行驶里程的要求,不是使用多少年必须退出,而是达不到什么样的节能环保标准就必须退出。这样对于私用车的使用来说,应该说创造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
第二就是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从立法就要开始做起,然后再制造的整个过程要形成一套制度,使得那些汽车本身还可以利用的发动机、变速箱或者其他的产品,能够通过一个高技术的重新整理之后,能够仍然回到使用环境中去。这个在国外是非常普遍的,在国内现在也有一些政策性的问题。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法律方面的程序来解决,通过制度方面的建设,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三就是回收利用的材料。国外现在已经要求制造商在提出新产品的时候,必须达到85%到90%左右的汽车材料回收再利用,或者是几个方面的比例要非常明显,但是现在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工作,现在看来,难度是比较大的。
从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技术路线考虑来看,我们最近也在研究。从技术上总结三句话,我们的技术路线就是要推广三个混合:一个是叫做燃烧的混合,就是改变现有发动机的结构;一个是燃料的混合;另外一个就是动力的混合,就是混合动力和其他能源的代替。
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节能减排技术路线一个基本的过程,其中涵盖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呢?
一个就是涵盖了对现有技术、现有设备和产品的改造,涵盖了能源的多元化,涵盖了整个汽车产业的技术跨越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三个混合包括现有的改造,新能源的采用,技术的跨越这几个方面。
前天,国务院公布关于节能减排的方案里的10个方面,45个措施中,我做了一个统计,直接讲到汽车的,45个措施里面有9项,其中第28项全部是讲述了汽车应该怎样管理,旧车应该怎么报废,再利用,再制造,讲的非常全面。所以,我感觉今天我们来研究讨论这个题目,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国家和消费者赋予我们的任务,所以应该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做好。
谢谢大家。
刘北宪:李万里先生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为我们讲述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思路,我相信对推动清洁动力车项目进一步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既然李万里先生已经给欧阳先生做了引子,我们下面请欧阳先生发言。
欧阳明高:
我想今天通过“一二三四五”来跟大家讲一下。“一二三四五”就是:一个目标、两种战略、三条路线、四大热点、五类技术。
一个目标:技术上设计的是中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设计了近中期目标——节能也就是替代,通过各种研究报告,最后得到的结果,主体是生物燃料、媒体燃料,和天然气燃料,这个其实欧盟大概的目标也是差不多。现在各种各样的代燃料,实际上来说只有三种,一个是生物柴油;然后就是煤制油,天然气制油等等的合成油,这个是含氧的;另外就是气体:天然气、合成气、氢气等等。总体来讲,我们选择国外相对来讲比较折中的看法,就是现在的汽柴油,最后大约经过一个世纪才能彻底转变,这个就是在中期,生物和合成油就是这么一个趋势。现在原油到天然气,它们要做成合成燃料,也可以发电,最后是核能、太阳能、风能,总体是二氧化碳减少的趋势。
两种战略:要实施这个目标,我们要采用过渡和转型并性互动的双层战略,推进节能型汽车协调发展。在应用方面要以节能汽车为主体。在今后二三十年,石油的基础地位不会动摇。就像我们现在不愿意看到煤炭太多,但是它依然是我们的主体一样。我们认为节油大有可为,而且潜力巨大,特别对于私人轿车的发展,要以鼓励购买,限制使用为基本方针,这应该成为我们政府的基本方针。尽快实施燃油税,加大法规推进力度;在研发方面,要以新能源汽车为战略重点,双管齐下,稳步发展汽车替代能源;要继续发展燃油、燃气、电三种能源的措施,并解决共性基础平台技术。其实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排放法规不断的加延,经历着发动机电控化、汽柴油清洁化等重大的技术变革。我们现在是面临着双重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的选择应该是一方面优化现在的车用能源系统,发展节能汽车;另外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一个是过渡战略,一个是转型战略,最终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在这个方面,关于节能汽车,首先是液体燃料,实施清洁化战略,另外就是发展直喷式内燃机混合动力系统,同时最重要的降低平均单车年油耗量。在平均单车年油耗量方面,我们比美国低一点,但是比日本和欧洲高很多。要重点提的是,实际上汽油机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技术变革,汽油机还有20%以上的节能潜力,所以汽油机的发展趋势在高效化。包括增压、电动气门等等,这些在今后五年都会逐步的产业化。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革命性的技术应该是电动气门,有了这样一项技术,像取消节气门、可变压缩比、部分停缸都可以通过这个来实施,其实国外这个技术已经有了,只不过目前成本还偏高,但是今后一定会用起来的。
另外,柴油机的趋势就是清洁化,现在我们国家的重点是电控,然后是处理和燃料,之后是混合。最核心的,难度最大的技术,从我们发动机的角度来看还是电控,这项技术国内现在应该说已经初具规模,正在实施变革。
三条路线:我们要多元化,这么多的多元化,最后要融合到一块,我们究竟选择什么呢?我总结下来是三条路线,三个组合。第一个组合就是常规的公路交通,这就是传统汽车或者国外汽车最强调的那些东西,对于商用车和私人轿车,我认为仍然是液体燃料逐步添加进去,当然它的发动机主要还是内燃机。另外,在整车方面,燃油车到混合动力车,逐步发展到可充电的混合动力车,这是一条技术路线。要涵盖一种交通方式,那么应该说跟全世界是共同的规律,没有什么中国特色。第二点就是城市公共交通,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从汽车的角度,我想气体燃料将会在公共交通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刚开始内燃机,现在天然气汽车,逐步发展到燃料发动机,然后到燃料电池电动车,逐步是煤电。如果煤做燃料,跟煤发电效率是差不多,现在发电也接近40%,甚至联合循环比这个还要高。所以从燃料的角度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从动力系统的角度,我们要用电动车的话,因为它只是储存能源,并不需要转化,这就是储存在电池里面。这是中国大众个人交通一种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方式,因为中国中低收入的人口仍然占70%以上,所以这是我们关于三条路线的三种组合的一个基本分类。
这三种中间,最重要发展的就是:混合动力车最终还是要发展起来的,现在混合动力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趋势,中国应该从微混合、轻混合、深混合逐步发展到全混合。微混合有一个自动起停的功能就可以了,遇到红灯就停下来,这个在北京至少有15%以上的节能效率,因为在巴黎实验的结果就是15%以上,这个成本并不高。再进一步发展,轻混合,就是功率再大一点,占整车功率20%,就是把这个电机装到曲轴上去。再往前我们可以搞模块化的,就是前面已经有了电机,在变速箱里面再加入一个电机,两个电机,功率达到50%。逐步形成模块化规模,由供货商供货,不一定整车厂全部投产。最后是全混合,就是全电驱动,可以在家里充电,这是我们对混合汽车发展的技术。
当前的电磁技术还只适合于微型的纯电动车,所以纯电动车的发展,当前的主体应该是微型化,即大概2.5米到3米的车,车重300到500公斤,坐的人大概是一到三个人,这就是一些微型电动车。这样的车在国外已经做了很多,中国现在也在做。另外就是燃料电池的发展,它的趋势是平台化。其实燃料电池,是燃气汽车的能源系统加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再加电动汽车的底盘系统,这三个平台的一种组合和升级。应该说燃料电池汽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通过平台化可以解决这个技术问题。总体来讲,中国的整个节能汽车发展趋势,是这么三块,就是先进内燃机混合汽车占主体。
四大热点:在刚才说的三条技术路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车型,目前最大争议的是这么几方面:柴油轿车、煤制燃料、和燃料电池车。关于柴油轿车,节能效果跟汽油混合动力不相上下,应当成为节能战略的重点之一,而且大多数代用燃料都可以用上,主要是柴油,因此用于柴油机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必须解决好排放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当前的重点,我们认为应当是推进轻型客车和SUV等车型的产业化,并逐步向轿车发展。第二关于煤制燃料,应该说目前处于试用期,尚不具备推广的条件,应该注意技术研发与示范考核,尤其是煤制合成技术和CTL合成油技术。电是最具有潜力的煤制车用燃料,而且这将有利于交通与固定用途能源载体的统一。
关于纯电动车,随着我国轻型电动车的迅猛发展,06年年产接近两千万辆,目前保有量已经达到五千万辆,在仅仅十年期间,发展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97年开始时电动自行车还不到一万辆,但是在短短十年间,迅猛发展,这应该说是中国在世界上,为新能源汽车方面做出的最大的贡献。以此为基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型纯电动轿车,尤其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氢燃料电池是车用动力系统的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但是尚有一系列关键瓶颈技术需要突破。关于微型纯电动车,它的定位就是满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中小城市,中低收入人口的个人交通需求。因为在今后15年,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有4.5亿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他们会大量的居住在中小城市,而中小城市道路都是重新修的。因此,在这些城市,要考虑到70%以上人口的交通路权,应该给予他们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这应该说是一个交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国目前有良好的轻型电动车产业基础,这个基础绝对是世界第一的。所以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可以发展一个微型的电动汽车,那就是最高车速50公里,乘坐1到3个人,整车重量小于500公斤,直接经济成本小于2万元,这是我们基本的定义,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的概念。
五类技术:在很多争议方面,最终其实是要找到技术的突破口,有时候有争议的问题,实际上与技术平台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去争。因为他们所依托的技术平台,本质上是一样的,你不管做哪样,做出来的技术平台是一个平台。所以我们看到,所有的节能的汽车,无非就是五类技术,就是能源多元化技术,动力混合化技术,底盘电器化技术,车身情况轻量化技术,和汽车电子化技术。
需要重点讲的是动力混合化技术,第一就是燃料的混合,新能源跟常规燃料,最好的方式是混合方式,这不仅能够替代能源,同时也可以改善燃油的品质,比如说煤制柴油,硫含量是零,芳香烃是零,这都是我们想尽力降低,而很难降低的东西,所以这很重要。第二就是关于混合发动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正在走向一起,就是柴油机的压缩点燃和汽油机的混合,最后会形成均质压燃发动机,现在电控喷油,电动气门都有了之后,这些东西是不难实现的。现在全世界正在研究这个东西,方兴未艾,应该说出现突破,应该在十年之内,大规模产业化是完全可能的。第三就是发动机的混合,也就是常说的混合动力。还有一个最后的混合,是多能源的混合动力,就是能源跟动力的一体化混合,能源太多了,所有都搞多样化是不行的,所以必须找到一体化的东西,就是动力平台要一体化。要同一个系统平台,换用不同的能源装置,形成油电、气电不同的混合动力,促进平衡转型。比方说这是燃料电池汽车,它也是一种混合动力,只不过是它的能源装置是燃料电池,它就是一个发动机。那么其他的东西可以都不变,只需要变它,是可以变成一个天然气的发电机,也可以变成一个汽柴油的发电机,直接从输电线上弄来电也是一样的,所以后面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多元化一体化平台,同时也在推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大车比小车更适合。
最后我说一下节能型新能源汽车前景展望,新型能源动力系统和现有技术竞争的焦点和转折点。我们判断是,当国际油价达到70到100美元每桶之间,国内油价达到7到10元每升,将是最大的转折点。另外排放达到欧四、欧五阶段,2011年,我国排放标准将与国际接轨。在政策方面,油耗法规、燃油税、购车补贴与减征购置税,国内相关政策配套需要3到5年。因此今后三五年是科技发挥关键作用的阶段,我就说这些,谢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