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膜亟待新行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 14:38  消费日报

  几乎每个车主都会为自己的汽车玻璃贴上薄膜,究竟为什么要贴膜许多人并不清楚。更麻烦的是,玻璃薄膜行业在中国还存在许多空白,致使这个每年数百亿元消费额的产品,在国内却无从考证真伪、无从检测性能、无法判断好坏。

  空白上的“厮杀”

  记者在北京周边的汽配店里进行了不下十轮的明察暗访发现,由于国家标准的缺失,使得市场上的汽车贴膜鱼龙混杂,数以千计的品牌基本都缘于经营者信口雌黄随手拈来的名称。据了解,在整个领域全球的知名品牌一共才十余个,可在中国却涌现出两千余个品牌,像强生、日立、汉高、柯达,乃至F16等,可谓无奇不有。而所谓的世界顶级产品,也大都来自韩国、台湾、印度,甚至美国等地的野工厂,并被冠以各种“最新技术”的“纳米膜”、“金属膜”、“离子膜”、“高强度膜”的称号。“在薄膜市场上,李鬼起诉李逵是个常见情形,而且李鬼说不定还能胜诉。”曾被假冒伪劣数次拖进官司的福瑞达玻璃安全膜总裁乔森苦笑着告诉记者,因为假冒伪劣者更清楚怎么能让自己听起来、看起来更像真的。

  不成熟的消费行为

  在采访中,乔森告诉记者,自从玻璃安全膜在全国风起云涌地推广以来,一批来路不明的假冒伪劣,以胡编乱造的品牌或者想法和著名品牌相关联来蒙骗消费者。从实际情况看,在中国,几乎每个车主都给自己的车安装薄膜。但实际上给汽车玻璃安装控光膜(太阳膜、防爆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害无益的,汽车贴膜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行为,应当劝阻消费者,而不是通过订立标准让这种危害性的商业活动合法化。

  据介绍,目前假冒伪劣汽车贴膜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隐形的慢性杀手。劣质产品会在使用中挥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汽车贴膜的主要目的是在高温、阳光照射情况下隔热、阻挡有害光线,这时的高温和强光照射更激发出有害成分的挥发、弥散。广东就曾出现因贴膜挥发含毒物质造成车主在贴膜一周后丧命的悲剧。

  “玻璃贴膜太需要标准了!”乔森无奈地开始大声疾呼。

  一波三折为哪般?

  记者记得,第一次听说国家要出台玻璃安全膜标准是在2006年9月,那时就有媒体称两三个月内标准就会出台。然而,几个两三个月过去了,标准仍然深藏闺中。当记者再次询问标准化协会技术部、中福瑞达相关人员时,得到的答复居然是:“标准起草和订立过程中出现复杂情况,暂时不好预料何时能出台。”

  究竟在标准的起草和制订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记者几经周折,终于了解到,2006年10月和11月,标准化协会举行了两次规模较大、邀请了几乎全部知名薄膜厂家,甚至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代表也参加了“标准研讨会”。会上,标准化协会突然通知原先独家起草标准的中福瑞达:玻璃安全膜标准还应该细分为汽车玻璃膜和建筑玻璃膜两个单项,中福瑞达应当针对这两个单项再次申请和交费;强生中国代理商、龙膜中国代理商希望介入标准起草。因此,如中福瑞达同意,本次标准起草单位将由原先的中福瑞达一家主导变为三家共同起草。

  对此,中福瑞达做出回应:反对将本来由“玻璃安全膜”统一规范的内容拆分成“汽车玻璃贴膜标准”、“建筑玻璃贴膜标准”和“玻璃安全膜标准”三项标准,认为没有必要。但中福瑞达的人私下里却认为:“无非就是想通过多放标准立项数目收取更多的费用而已。”

  2007年3月,标准化协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从强生和中福瑞达两家分别提交的标准草案可以看出,分歧在于安全膜起点门槛、高端产品性能、质保年限。中福瑞达认为,安全膜必须达到最低能够在最薄3毫米厚度玻璃上抵御意外交通事故或者无意飞溅物的冲击,低于这个抗冲击指标则对于安全防护不具意义,不应当界定为安全膜。正是由于这些分歧,致使相关标准的出台一再延期。

  针对此事记者电话采访了标准化协会负责本次安全膜标准起草论证的赵临斌工程师,赵先生对玻璃安全膜标准起草过程中的变故不原意评论。至于说标准何时能出台,赵工仍然对标准能够在近期出台表示乐观。本报记者 周净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