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客车出口继续快速攀升 宇通苏州金龙领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7:46  商用汽车新闻

  到了岁末年终,又该是各个客车企业盘点全年业绩的时候了,2006年客车出口情况如何呢?客车行业专家佘振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就是:“今年出口情况很不错。”的确,从大部分企业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来看,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1~11月份国内主流客车企业的出口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出口已经成为客车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

  苏州金龙直逼宇通 中通与金旅并肩

  2006年,出口企业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苏州金龙和中通了。苏州金龙出口数量和金额紧随宇通;中通后来者居上,在出口金额上基本与金旅持平。

  根据各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宇通全年预计出口2000辆客车,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依然位列第一。三条金龙在出口方面各自成绩斐然。大金龙出口800多辆客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0%,出口无疑成为大金龙2006年业绩的一大亮点。厦门金旅全年预计出口1800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大中型客车1000辆。苏州金龙出口各类客车1366辆,出口金额为6.65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409%、521%;在2005年,这一数字仅为275辆和1.07亿元人民币。苏州金龙在出口金额上与宇通差距缩小,气势直逼宇通。而据海关数据显示,苏州金龙的出口金额与宇通已经基本持平。

  而中通凭借出口金额同比增长226.7%的速度,逼平厦门金旅。根据海关数据,中通的出口金额为2100万美元,而厦门金旅的出口金额也为2100万美元,这也说明了中通单车出口价值较高。

  从江淮客车、少林、丹东黄海等企业也传来了好消息。

  江淮2006年1~11月出口了500多辆客车,金额约6000万元人民币,而2005年江淮出口为300多辆。与2005年相比,2006年1~11月少林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了65%和71.9%。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出口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一些生产高档豪华客车的企业,在出口上则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尼奥普兰2006年上半年共出口6辆豪华客车,价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但改变了2005年交白卷的局面。安凯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今年出口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与动辄出口几百辆、上千辆的企业相比,出口规模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认为,国内客车企业出口主要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于价格较为敏感,并且由于对中国客车“低价”的刻板印象,购买高档客车时宁愿选择VOlVO等知名度较高的跨国品牌。

  几大亮点

  分析2006年数据,在一片飘红的数字背后,有几大亮点值得关注。

  亮点一:单车出口平均价格不断上升,客车出口的产品结构正在逐步向良性调整。

  从这些年的数据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2005年,中国客车行业共出口5756辆大、中、轻型客车,单车出口平均价格为3.01万美元(约合24万多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单车出口的平均价格已经升至27万元人民币,说明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反映在出口客车构成上,以旅游、客运车居多,这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率和附加值也相对较高。苏州金龙营销副总经理徐建忠表示,苏州金龙出口的多是成熟产品,配置较高,因此单车出口产值呈增长趋势。

  亮点二:客车企业开始主动出击。

  据了解,客车企业出口利润空间比较高,高于国内销售利润,难怪大部分企业把出口放在了重要地位,有些甚至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安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凯的出口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年初,安凯提出了“国际化”战略,就是希望在出口上有所作为。

  而以前客车企业坐等海外客户上门的情况也在发生改变,不少企业开始主动出击,比如苏州金龙出口多哈500辆客车就是主动争取来的。徐建忠告诉记者,当时卡塔尔的客运企业买车最先考虑欧洲品牌,后来苏州金龙得知这一信息,就争取让他们到苏州金龙来看一看,“就是主动争取,才使我们获得了2006年最大的出口大单。”

  亮点三:CKD形式、技术、品牌出口。

  从整车出口为主到CKD出口、技术出口和品牌输出并重,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未来还有可能直接在国外设立工厂。

  2006年,出口CKD散装件在当地进行装配的企业越来越多。大金龙与乌克兰拉兹汽车工业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计划在两年内出口乌克兰500套散件CKD。东风襄樊和安凯的出口数量中均包含底盘CKD形式出口;中大客车也将以CKD形式批量出口越南,2006年先出口50辆样车进行试装,2007年再出口全套CKD散件2000辆。这表明,一些企业的出口战略开始转变,它们意识到单靠数量增长的产品出口战略并不是长久之计,走高附加值的技术出口道路才是决胜之道。

  亮点四:向发达国家谨慎进军。

  据了解,在出口地域上,目前国内客车企业集中于东欧、中东、东南亚、南非、北非、中美洲等地区,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这并不意味国内客车企业会放弃发达国家市场。能把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也是打造国际一流客车企业的必要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资源将向中国客车企业集中,使中国客车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明显,进入发达国家只是时间问题。各企业申请出口免验称号、在世界范围内注册商标、通过发达国家的严格认证、在国外设立售后服务机构等,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为以后进军国际市场做准备。

  在2006年出口浪潮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愿景的部分实现:无锡安源出口21辆客车到美国,引起了业界的广泛瞩目。本报记者:余春瑜

(编辑:邵京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