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6 国际车坛十大风云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10:02  中国汽车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06年,国际车坛人事变动频频发生。领导者变更,往往引发整个企业未来走向的变化。 2006年,国际车坛大事不断,每个标志性事件背后,都紧随着一连串名字。“人”,永远是事件的主角。 2006年,有些人走了,留下的是已经创造的历史;有的人来了,肩负着不尽相同却同等重要的使命。有些人依然在风口浪尖“起舞”,有的人仍旧在幕后静观风云变幻……无论是仍在舞台上的,还是背影已远去的,他们的2006都同样精彩。经本报编辑部酝酿,推出十位风云人物,他们影响了2006年的国际车坛。

  -本报记者 刘 榴

  “挺住意味着一切”

  瓦格纳(Richard Wagoner)

  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即将同时担任通用董事长

  焦点事件:通用结盟雷诺-日产未果

  入选理由:

  让一家百年汽车老店重获竞争力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恐怕没有人比瓦格纳更了解。分析师们甚至认为,重振通用,难度不亚于伊拉克战争。

  现在这家公司存在的弊病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曾经为人所熟悉的“规模制胜”法则,现在却因为结构臃肿而越发笨拙,缺乏柔性的生产模式也因为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显得迟钝。

  不难想像瓦格纳面临的巨大压力,但倔强的他非但没有任何服输之意,仍以坚韧的态度推进重组计划。因为他知道,他正在纠正的是通用汽车几乎长达30年的管理失误。同时他也知道不能放弃,因为通用不仅仅是美国汽车工业的象征,它还直接或间接为90万人提供了工作岗位,每年为生产线的工人发放将近90亿美元薪酬。

  对于瓦格纳来说,2006年还是有好消息:新的重组计划顺利进行,买断工人工龄计划取得成功;新车型得到好评;第三季度亏损额同比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2006年夏天,通用最大股东科考瑞恩提出通用与雷诺-日产三方结盟的方案,其中包括让日产和雷诺收购通用汽车20%的股份,结盟一旦成功,瓦格纳是否还能继续主政就成了未知数。最后由于“补偿金”等种种问题,谈判在2006年10月破裂,这也意味着瓦格纳赢得了短暂的胜利。

  通用方面日前正式宣布,瓦格纳将会接替2007年5月退休的现任董事长杰克·史密斯,同时保留通用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职位。这次变动意味着从2007年5月开始,通用公司将会由瓦格纳和史密斯“联合执政”过渡到瓦格纳“独当一面”的局面,他将担负起决策与管理的双重角色。

  2007年对于瓦格纳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通用复苏的态势保持下去,诗人里尔克的名句“挺住意味着一切”,用在瓦格纳身上似乎再恰当不过。

  航空骄子“空降”救火

  艾伦·穆拉利(Alan Mulally)

  原任波音民用飞机集团高级副总裁,现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焦点事件:成为福特汽车公司历史上第一位非福特家族掌门人

  入选理由:

  在一系列重组计划都未见显著成效后,比尔·福特请来了一位外姓而且外行的新掌门———波音前执行副总裁、61岁的艾伦·穆拉利入主福特汽车公司。

  2006年北美汽车市场一片惨淡,事实上在2005年,福特汽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2006年9月5日,当比尔·福特宣布穆拉利的任命时,福特公司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艰难中,公司股票被华尔街分析师列入垃圾股,美国汽车市场月销量亚军的位置被丰田夺走,外界要求比尔·福特让贤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福特从业外聘来CEO,既显得无奈,也非常冒险。

  穆拉利在航空业知名度很高,他从1994年起担任波音民用飞机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从727到777各种机型的研发、试飞、取证和技术联络业务。2005年波音民用飞机订单量再创新高,销售额超过226亿美元。

  这位37年来一直在造飞机的航空航天工程学硕士能拯救福特吗?比尔·福特对他充满信心:“艾伦亲自处理过波音公司在‘9·11’事件之后面临的棘手问题。他深知无路可退是怎样的绝境;他也知道,面临困境如何精心谋略、完美执行、杀出重围;他还知道如何处理漫长的产品周期、如何应对公司转型期所要面临的艰难抉择。”

  2007年有众多难题摆在穆拉利面前,其中包括:如何扩大重组计划,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如何建立国际联盟;是否出售部分豪华品牌如捷豹路虎或者阿斯顿·马丁;是否转让汽车信贷业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有着飞行员经历的老总曾频繁来华,并希望未来可以将波音787———这架梦想飞机开到中国。

  “巨头”隐退

  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

  原任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

  焦点事件:没有任何预兆,提前离职

  入选理由:

  就在大众汽车公司的高成本逐步得到控制、欧洲失地在一点点收复、新车登记数再次成为欧洲冠军和众多车型得到德国权威汽车杂志好评的时候,董事长毕睿德却提前“下课”了。

  2006年11月8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对外公布了一份简要声明,声明中称:大众监事会主席团与董事长毕睿德已达成一致,毕睿德于2006年12月31日离职。但就在2006年5月,大众监事会刚刚将毕睿德的任期延长至2012年4月。

  毕睿德,这位58岁的德意志男人,被列入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之一。他获得的第一个职位是宝马集团生产设计工程师,那时他25岁。17年后,他进入宝马董事会,两年后成为宝马汽车公司董事长。

  2000年7月1日,对毕睿德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他获准进入大众汽车董事会。2002年,毕睿德在大众监事会主席费迪南·皮耶希的大力推举下成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从担任董事长第一天起,毕睿德就必须面对这个欧洲最大汽车企业的一系列难题:机制老化和结构臃肿、居高不下的成本等。成本问题一直是大众的“心病”,要解决这个问题,裁员、降薪以及关闭工厂是必要的手段。从2005年开始,毕睿德着手实施重组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裁员。2006年2月,他宣布未来3年内计划裁减2万名员工,这激怒了拥有集团股份达20%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因为大众汽车长期为当地提供大量工作机会。德国媒体猜测,这是致使毕睿德提前离职的主要原因。

  对于毕睿德离职原因的猜测也有其他版本,比如可能与皮耶希有关。皮耶希倡导产品的高端性,而毕睿德在上任后却逐渐改变大众原有的产品策略,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步激化,最终致使毕睿德下台。

  未来大众汽车将驶向何方,目前看来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毕睿德的离职,对于大众来说似乎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过渡CEO”不辱使命

  渡边捷昭(Katsuaki Watanabe)

  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焦点事件:2006年丰田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入选理由:

  在他的心中,有一辆“梦想之车”。他想造出一辆加满一箱燃料就能横跨美国大陆的车,同时也是一辆不发生故障、不伤人的车。听起来,他的理想有些不着边际,但他却认为,这不是一个梦,是社会对丰田的要求,也是汽车制造商的使命。他就是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渡边捷昭。

  渡边捷昭196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庆应大学,同年加入丰田汽车公司。1992年被任命为董事会成员,1999年又被任命为高级执行董事,此后于2001年开始担任执行副总裁。在为丰田服务了40多年后,2005年2月,他被任命为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渡边捷昭性格沉稳,为人低调。当年在他的领导下,丰田汽车公司进行了为期10年的CCC21计划。通过这个计划,丰田大约节省了100亿美元成本。正是因为这一计划的成功实施,使他在丰田公司内部的人气越来越旺。

  有人认为是低调和沉稳,令他获得了首席执行官一职。丰田汽车公司经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管理的重点进一步向成本控制方面倾斜,采购经理出身的渡边捷昭在这方面可以称得上是行家。也有人认为,渡边捷昭与丰田章男———未来丰田的继承人私交甚笃,渡边不过是丰田章男正式接管丰田前的过渡掌门人……抛开所有猜测,渡边捷昭在2006年的表现有目共睹。在他的带领下,丰田汽车公司继续以自己的挺进速度攻占一个又一个堡垒,很有可能在2007年超过美国通用,成为汽车行业的世界第一。

  如今再看渡边捷昭,似乎还用“沉稳”形容他已经不够全面了。最近一段时间,他在公众面前频频表现出热情洒脱的一面,也许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以成绩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许他的性格中本就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丰田,别人恐怕永远不知道它下一步会出什么棋。

  “拯救之神”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Sergio Marchionne)

  菲亚特汽车集团及菲亚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已宣布即将辞去菲亚特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一职。

  焦点事件:带领菲亚特汽车公司奇迹般复苏

  入选理由:

  即使有人没听说过菲亚特,相信也很少有人不知道法拉利,著名的法拉利跑车就出自菲亚特集团。这个百年企业却在新世纪开始以来一直债台高筑,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直到2006年,菲亚特汽车公司奇迹般地复苏,公司全年的净利润有望达到2.75亿欧元。对于这一切,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菲亚特汽车集团同时也是菲亚特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

  在菲亚特集团,马尔奇奥尼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2004年入主菲亚特时,他所面对的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重振这个百年老店。当时的菲亚特早已不是欧洲实力强大的汽车制造商,虽曾拥有百年辉煌,但日落西山之势似乎不可阻挡。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几乎就剩其窘迫的财务状况,而非其生产的汽车产品了,汽车销量在15年内从欧洲第一滑落至第六。

  上任后,马尔奇奥尼将调整重点放在运用模块化生产来降低制造成本、重组管理层等一系列工作上。从那时起,他带领菲亚特汽车连续7个季度盈利。此外,他成功地使通用汽车付出了15亿欧元分手费,也进一步增强了菲亚特汽车的实力,使他本人获得了“拯救之神”的美誉。

  马尔奇奥尼还推动菲亚特汽车不断推出新车型,其中最成功的要数Grande Punto,这款车帮助该公司在2006年前9个月的产品销量同比增加了20%。2006年11月8日,菲亚特汽车公司公开表示,会在2010年年底前推出23款全新车型及23款改款车。

  此外,马尔奇奥尼还有另一项功绩,就是在进行集团复兴的同时保住了一个伟大的品牌———蓝旗亚。目前,蓝旗亚产品的年销量为12万辆。马尔奇奥尼表示,到2010年,希望将该品牌产品的年销量提高到30万辆,同时将其市场占有率提高一倍。

  日前,马尔奇奥尼已经公布了未来菲亚特汽车的发展目标。他希望在2007年实现18亿欧元的净利润,到2010年时,销售收入达到670亿欧元,实现35亿欧元净利润。此外,菲亚特汽车还计划到2010年能够占有欧洲汽车市场11%的份额(目前为8%)。

  就在菲亚特汽车已经步入正轨之时,马尔奇奥尼却突然决定要辞去菲亚特汽车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他表示未来要将主要精力放到菲亚特集团的业务上。不管怎样,菲亚特汽车已经在马尔奇奥尼的带领下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再次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资本“玩家”影响行业布局

  科考瑞恩(Kirk Kerkorian)

  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大股东

  焦点事件:主导通用结盟雷诺-日产未果后,卖掉所持通用所有股份

  入选理由:

  他拥有81亿美元的身价。2004年他的净资产增加31亿美元,名列《福布斯》2004年“财富增长最快”排行榜的第3位、全美“最富有人”排行榜的第65位。通用、雷诺-日产三方联盟一事,更是令他名声大噪,成为全球汽车业关注的焦点。

  2006年6月,一个消息震惊了全球汽车界:雷诺-日产欲联盟洽购陷入困境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计20%的股权。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设想,但当得知有如此大胆设想之人正是当年促成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之人时,便没有人再把这个提议看作是一时兴起的玩笑。事情确实如此,三家公司很快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并开始进入建立联盟的实质性操作阶段。

  很多人都在猜测,这位89岁的老人为何如此积极地促成结盟?一年多以前,科考瑞恩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Tracinda吸纳了通用汽车9.9%的股份,但随着通用产品销量的下滑和国内市场份额的减少,他发现这项投资短期内难有回报。于是在2006年,科考瑞恩开始不断通过董事会对通用管理层施压,包括敦促通用剥离非核心资产、卖掉通用金融公司、降低红利以及股票回购等,最后他策划了这次三方结盟行动。他先给美国证券交易会提出了一个方案,希望通用能够与雷诺-日产联盟。理由是:由于在目前股票市场上,仅雷诺一家的股价就是通用的两倍,因此雷诺和日产合力将能够轻易支付通用汽车20%的股权。方案中还提出:“这将会是一个全球性的联盟,对三家公司未来市场竞争地位都具有潜在的强化作用。”然后他又分别致信瓦格纳、戈恩,并敦促通用董事会考虑与雷诺-日产的三方合作建议。

  其实,在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如果这项复杂的结盟交易能够达成,日产和雷诺将收购通用汽车20%股权,科考瑞恩及其同伴的持股将接近30%。如果再与其他大股东合作,科考瑞恩的力量就会更强大。

  不过,随着结盟谈判破裂,科考瑞恩的“如意算盘”也随之落空了。于是他决定退出通用。日前科考瑞恩已出售了手中持有的通用汽车全部股份,这意味着这位资本老手试图改造通用汽车的企图最终破灭了。

  传奇人物壮志未酬


  让-马丁·佛尔兹(Jean-Martin Folz)

  现任标致-雪铁龙集团总裁,2007年2月退休。

  焦点事件:提前退休令业界猜测不断

  入选理由:

  在2006年11月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人们并没有如约见到有着浓厚中国情结的标致-雪铁龙(PSA)集团总裁让-马丁·佛尔兹。因为在距车展开幕的10天前,PSA集团突然宣布,2007年2月佛尔兹将因年满60岁而退休,但PSA集团规定的强制退休年龄是65岁。

  放眼今日全球汽车行业,佛尔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在很多人眼中,他与雷诺-日产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一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1997年9月,50岁的佛尔兹成为标致-雪铁龙的首席执行官,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纠正标致和雪铁龙两大品牌互相争夺顾客的错误之举,力图通过整合公司生产设施,推进两大品牌汽车零部件通用化,以此来削减生产成本。

  上任四个月后,佛尔兹向公众宣布了集团的重组计划———将标致和雪铁龙原先的9个汽车生产平台规划合并为面向大、中、小型车3种类型的生产平台,为两大品牌共同拥有。雪铁龙定位于宽敞舒适的大众车型,而标致则力求树立时尚、运动的形象,这样,佛尔兹成功地把两大品牌的生产设施统一起来。自1998年开始,标致-雪铁龙集团扭亏为盈,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收益汽车企业,经营利润高于美国通用、福特和德国大众。同时,集团还与福特、丰田在发动机、整车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1998年~2002年,标致-雪铁龙集团的销售额增长了62%,达到618亿美元,销量增长55%,标致206等热门产品在欧洲汽车市场的份额上升到了15.9%。短短几年时间,标致-雪铁龙共推出了25款新车。

  但是从2003年开始,PSA产品在西欧市场的销量开始下降,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着力打造的407车型销量也不尽如人意。同时,新款车型因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而不敢大规模投放。公司期望能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来挽救疲软的销量,这令公司非常失望,不得不在一年内连续四次公布利润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佛尔兹是任期内来华次数最多的跨国汽车公司巨头之一。他非常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在2004年神龙汽车的30万辆二期工程扩建和2006年在中国投资建设第二工厂的项目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人事调整让这家法国汽车企业的前途变得迷茫。未来总裁能否成功推行削减成本的计划从而重振PSA,一切都将在期待中。

  气势逼人但命运多舛

  郑梦九

  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会长

  焦点事件:被捕入狱

  入选理由:

  2006年对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梦九来说定会终生难忘。

  去年4月28日,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宣布以侵吞罪和渎职罪逮捕郑梦九,并称一旦罪名成立,郑梦九最长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

  据悉,当时郑梦九被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指控私设并侵吞1300多亿韩元(约合1.37亿美元)的秘密资金,给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造成4000多亿韩元(约4.2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行为违反了韩国《特种经济犯罪加重处罚法》,犯有侵吞罪和渎职罪。

  郑梦九被捕一事引起了全球汽车业的广泛关注。有分析人士认为,现代汽车计划在2010年前成为全球五大汽车制造集团之一的雄心壮志大受打击。管理层出现“真空”是对现代集团的一次重大考验,丑闻事件无疑会使现代和起亚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受到损害,并对未来产品销售造成影响。

  事情在郑梦九被捕的61天后出现转机,法院宣布郑梦九获准保释,并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公众面前联合亮相,这对现代汽车来说可谓绝处逢生。

  出狱后郑梦九加紧实施海外战略。按照郑梦九的海外计划,2007年10月前,现代将在印度新增投资14.7亿美元,兴建第二汽车生产厂和研发中心,该工厂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

  2007年对郑梦九与现代汽车而言都是充满希望的一年,现代汽车将继续向全球第五的目标前进。

  “破产”战术的导演者

  史提夫·米勒(Steve Miller)

  德尔福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焦点事件:破产保护期内启动重组计划

  入选理由:

  上任1个月便使用以退为进的“破产”战术,2006年1月1日又主动将自己的年薪从150万美元降至1美元……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的首席执行官史提夫·米勒,始终是主流汽车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

  2005年7月1日,63岁的米勒接替德尔福创始人、原董事长巴滕伯格,成为公司新任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德尔福最高决策机构———战略委员会主席。

  上任1个月后,米勒便做出了一个震惊底特律的决定,他提出重组德尔福在美国的业务,并向纽约联邦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至此美国汽车制造史上最大的破产案正式启动。

  米勒导演的“破产保护”可以看作德尔福脱困的权宜之计。分析人士认为,寻求破产保护并不意味着德尔福已经走投无路。德尔福之所以要提出破产保护,好处有两点:一是寻找新的融资途径;二是可以关闭一些工厂以削减成本,并解决劳工成本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2006年,即在破产保护期间,米勒开始按步骤实施自己的计划。按照当初的申请,德尔福预计在2007年初至年中完成美国业务重组。相信在未来的救赎之路上,米勒还将继续扮演德尔福“战略设计师”的重要角色。

  “动感设计”理念的主推者

  马丁·史密斯(Martin Smith)

  福特欧洲公司执行设计总监

  焦点事件: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宣布福特未来产品设计理念

  入选理由:

  动感的线条、粗犷的造型、高挑的腰线……福特S-MAX,一款颇具“阳刚之气”的车型,刚刚获得 “2007欧洲年度车型”大奖。这是第一款遵循“动感设计”理念的量产车型,“动感设计”代表了福特汽车最新的设计方向。S-MAX是福特欧洲设计团队的杰作,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便是马丁·史密斯。

  史密斯在欧洲汽车设计界很有名气。1973年,这位获得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学位的设计师在具有“全球汽车设计领域典范”之称的保时捷公司开始了他的设计生涯。在加入福特公司前,他曾担任欧宝汽车公司的产品设计总监,负责紧凑型车辆的设计。2004年7月,马丁·史密斯被任命为福特欧洲公司执行设计总监。

  史密斯正在通过福特S-MAX,把公司的设计理念传递给消费者。这是一款值得在2007年期待的车型,它很快将以国产车的身份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在长安福特马自达推出了福克斯系列、蒙迪欧“新装版”之后,人们的目光几乎同时落到了这款介于传统轿车和MPV之间的车型上,S-MAX将在2007年接受中国消费者的检验。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