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5年疾驰跑赢第一回合 千万家庭圆轿车梦(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0:5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

  自主品牌并非排斥国际合作。从诞生之初,华晨选择的是一条自主整合全球资源、自主开发全新车型的发展模式:乔治·亚罗设计的车身、保时捷的底盘技术、与宝马合资造车。“中华骏捷”今年3月上市,半年销售就突破2万辆。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说:“以前华晨做的只是外围工作。到了“中华骏捷”这款车,就是联合开发了,华晨有个几十人的团队在德国斯图加特参与开发。这次北京国际车展推出的最新款M3,也是联合开发,但开发的地点从国外移到了沈阳,是国外技术人员到我们这里来打工。”

  与华晨一样,吉利对外合作同样坚守原则。例如在与德国博世公司进行发动机项目合作时,吉利的条件之一就是整个过程由双方人员共同参与。通过这样的合作,“吉利”实现了技术的吸收消化,为进一步实现“技术超越”奠定基础,同时保护了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严格说来,奇瑞自主开发是一种拿来主义,选择与国外各专业公司合作,奇瑞用较小的代价、灵活的方式把自己变成了外国人的老板。国外的汽车设计公司、国内外的技术人员、模块式供货,被奇瑞公司运用得相当巧妙。

  合作共赢 借外力获得加速度

  5年之间,中国市场的美好前景,吸引着世界跨国汽车巨头不甘落后,纷纷登陆中国,以期在这个未来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抢得一杯羹。根据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外资品牌进驻中国市场须通过合资模式。由此,过去5年间,中国合资汽车企业迎来了爆发期。2004年年底,随着北京奔驰新工厂的第一根桩基入土,世界汽车业巨头们已悉数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来到中国。

  如今,合资品牌已经占据国内轿车近3/4的市场。通过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积累了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并且完善了零部件供应体系,给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合资初期,中外股东争夺合资企业的话语权成为大多汽车合资企业的必经之路,其背后是利益至上的商业规则,谁享有控制权,谁就能将汽车产业链中最具价值的研发、供应物流、销售等业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从而赚取更多的利益。经过几年的磨合,合资方都在逐渐调整自身的策略,合作关系,从前期激烈的话语权争夺,正在逐步发展为合作共赢。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