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五年话汽车 技术源自学习与实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1:23  中国经济时报

  成立于2002年的北京现代,短短4年产销已经超过65万辆,北京现代成长的四年,正是中国入世后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几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形成如此大的规模,离不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的积累。

  组建以来的北京现代学到了什么?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有了哪些提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与北京现代汽车发动机厂厂长刘西欣做了一次面对面的沟通。

  “今天的重点是谈技术。”刘西欣开门见山,“同中国其他合资企业不同,北京现代是个年青的企业,技术的变化应该首先谈及北京汽车工业近几年的发展状况。”

  盘活存量 提升技术

  刘西欣来北京现代之前,一直在北内集团工作,任职北内集团发动机厂厂长。作为北京汽车工业核心产业之一,北内集团在90年代时保持国内发动机行业领先地位,代表着我国轻型发动机市场先进的生产技术水平。但随着北京汽车工业的整体滑坡,90年代后期北内集团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企业经营困难,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

  刘西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北京现代。当时的北京现代是在北轻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时也正是北京汽车工业最低谷的时期,刘厂长初来北京现代时,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虽然北轻汽当时也是两三千人的大工厂,但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北京现代工厂,就是在一片荒草地上建设出来的。

  “解放初生产的井冈山,80年代合资生产的北京吉普,90年代北轻汽的轻卡BLC……虽然北京的汽车工业也曾辉煌一时,但却一直没有乘用车基础,直到2003年改造完成,厂里批量生产的车型陆续投放到市场,北京的普通老百姓才终于圆了自己的轿车梦。”刘西欣感慨道:“2002年第一辆索纳塔下线的时候我是记忆犹新。那时北京恰逢当年的第一场雪,这场雪下得好!经历了北京汽车工业从辉煌走向低谷,再重新走向成功,这样的场面确实让人难忘。”

  刘西欣回忆北京现代成立之初的事情:“当时董事长徐和谊提出盘活存量,滚动发展的建设模式。北京现代成立时是个新兵,创业难、经验少,和韩国现代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作为企业基层建设的一员,我感觉他的决策很正确。盘活存量,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充分利用到韩国现代的技术资源,盘活的不单是一部分设备,也盘活了一部分人。”

  企业建设锻炼了一支队伍

  按刘西欣的说法,现在看来北京现代这四年干得还不错,北京现代现在有了自己造轿车的能力,培养了一批汽车制造型人才,建成了现代化的轿车制造基地。新的第二工厂正在建设,其中的研发中心将作为北京现代的技术核心,这些基础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企业在不断建设中锻炼了一支队伍,能力的提升可以从北京现代近几年发展的足迹中找到。

  先谈产品的引进。刘西欣介绍,北京现代的技术突破建立在产品引进的基础上,引进的产品基本符合中国国情,也体现了北京现代所要展现的技术层次。例如伊兰特,这个车型的引进突出了产品的性价比,当时提出的要求是既要追求卓越品质又要满足消费的通常性;去年全球同步引进的御翔,在技术方面的引进也要求全球同步;今年的雅绅特,在保证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得起的同时还要让用户喜欢,融入了当今世界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工艺要求。

  再谈技术的引进。北京现代引进技术的高起点体现在生产的自动化,整车企业生产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过程,冲压车间的4条冲压生产线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100%,车身车间352台焊接机器人完成90%以上的工作,涂装车间采取全封闭式的生产,总装混流装配,柔性化的生产线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刘西欣谈到,从5万到15万台的改造,再到30万台生产能力形成之时,企业生产技术自动化水平建设的改造一直没有间断过。产品技术和市场在企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建立了基础,隐含在背后的资源整合和利用,以及员工素质的提升,在短短四年内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年是个学习过程

  单从速度来讲,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北京现代的变化,4年产销65万辆,在国际市场中也是不多见的。总说北京现代速度,实际上在建厂的时候,提到的不是速度,而是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只有应用到实际中,技术才可能显著提高。

  “我们创造了北京现代速度,同时也适应了这个速度。对于我、工作在下边的车间主任还有其他创业者来讲,在原企业、老企业工作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汽车从业者来说,没有新工厂的建设,没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学习到这么多的技术和内容。” 刘西欣说。

  学会建设现代化工厂、学会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学会世界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学会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学会企业的生产控制、技术控制、质量控制。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学习型班组提升了北京现代的能力,刘西欣目前体会到,四年对他们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有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记得中国入世以前,有些人认为中国汽车很难与代表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跨国企业竞争,技术的差距很难弥补。” 刘西欣那时也不清楚这个差距,“但人家来了,我们在和人家竞争,也在和人家学习,在竞争和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自己提高的过程,只有与狼共舞才能学会狼的本领,只有到实际中去才能感受双方的技术差距。投入到了、建设到了、感觉到了,离掌握也就不远了。”(实习生 倪柏明)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