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海归志(下)(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0:33  汽车商业评论

  4 第二段旅程

  痴心不改

  2006年4月,赵福全前往美国参加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年会。在一个华人汽车工程师的座谈会上,一些汽车海归发表了归国的感想。当这些尚未回国的华人工程师问赵现在是否应该回国的问题时,他以“回国有一百个理由,不回国也有一百个理由”的句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赵福全对《汽车商业评论》复述了当时的演讲。他对他们说:“我告诉你们,要想回国的人可以找一百个理由回去,要想不回国的人可以找一百个理由留在美国。在美国的中国人,选择回去和留在美国,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可比性。为什么?回中国,那里有自己的文化,吃得也好,成就感也大,自己一个假洋鬼子还受重视,那多好。”

  赵福全这样阐述回国的理由:“我在国外住了20年,跟父母也只有通通电话听听声而已。这次回沈阳和我父母住了一年多,我父亲特兴奋。每天晚上10点回来,他对我说,你刚应酬完,吃了很多东西,我领你出去散散步,实际是老头对我回来特别兴奋。有永远跟你说不完话的老父亲,那种东西我能感受到特甜,有时跟我父母住久了,因为一些生活习惯的事情也会吵架,但对我说那也是幸福啊。”

  赵福全对那些提问的工程师们说,回国的第二个感觉就是“国内吃得真好”。他当时讲完,大家一片掌声。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每个人的切身体会。赵福全表示,自己吃西餐绝对没有问题,但有中餐绝对不吃西餐。他英语讲得很好,但有中国人时,则绝对不讲英语。

  他继续回忆当时的情景:“不想回国的人可以找一百个理由不回国。中国到处都有骗子,还有被抢的可能性,绝对不能回去。美国是蔚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在中国可能只有在小学课本里找到。你问我该不该回国,我哪里知道,反正我是回去了,所以我从来不会跟任何人确定你该不该回国。”

  他说:“你不要认为我在国内混明白了,就说海归回去都能行;也不要因为我混不明白,海归就不要回去。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但是最后,赵福全还是告诫这些华人工程师:“在美国,30岁已经知道60岁的生活了,中国永远都未知,明天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我是抱着一种探险的态度回国的。”

  “你别以为我这么理智,有的时候你想一年的事不过就是两秒钟做的决定。而且回国也要赶上机会,以后这种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国内各方面的水平都在提高。我记得我刚出国的时候,有人要回国,国内会把他捧到天上,但是现在不会了。”

  赵福全看似调侃的演说实际证明回到中国对于事业人生充满价值。而作为汽车海归第一人的许敏向《汽车商业评论》充分肯定了他回国的选择。

  “今天的许敏和三年前的许敏是不样的,三年前的许敏也就是在美国当了个小领导,没做过一整套产品研发的团队建设,也没有做过具体的产业化产品。但是,难道许敏就定位在做个小领导吗,不是这样的。我回来了,做了三年多的工作,做了那么多真正的产品,这是有目共睹的。 ”

  他对于自己的离职并不伤感。他说:“即使这样,闯到今天,我个人认为我们还是成功的。所有离职的海归,无论是被动离开的还是主动离开的,没有人再回美国,相反却是跳到一个更好的平台,没有做得比以前差的。”

  许敏相信,中国汽车工业需要大量海归。搞汽车工业,需要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但是引进人才是性价比最高的引进。

  他说:“你是想买个设备,买个图纸,还是需要人?如果把这个人引进来,就是带来知识,带来积累,带来信息,带来人脉关系,这个引进是非常划算的。引进人才是建立我们自主开发体系最快最见效的手段,因此海归们回到中国大有可为。”

  不过,许敏还是提醒所有的已经或者将要回到中国的海归:“不管什么人,带着海归的光环回到中国,他都想追求个人更大的空间。但是一个本土汽车公司,特别是一个国有的本土汽车公司,在使用海归的时候,常常有各种各样的目的。”

  许敏强调指出:“他们可能以海归装点门面,并不想用这些人来做真正的事;他们可能目光短浅,过河拆桥;他们中的个别领导人可能心胸狭窄,容不下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因此,一旦归国,需谨慎选择。”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