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北陵(清昭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17:12  新浪汽车

  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景观完美结合的旅游胜地---清昭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12号,盛京(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故有“北陵”之称。是清朝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318.74万平方米,原为皇家陵寝,1927年5月辟为北陵公园,向游客开放至今。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九日定名为昭陵。康熙、乾隆、嘉庆各朝又对之作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才形成今天独具特色的城堡式陵寝建筑体系。清昭陵保护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是关外清三陵(抚顺新宾永陵、沈阳福陵、昭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寝。昭陵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的陵寝规制,自南向北分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均建在中轴线(神道)上,其他建筑对称分布在中轴线两侧,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规制。清昭陵的建筑保留了清初关外的某些特色,更多则是按照中原王朝的陵寝规制建造的,单体古建筑设计匠心独具,造型典雅大方,材质精良,石雕精美华丽,其中月台之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耸的隆恩门、造型别致的角楼、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地宫、气势非凡的神功圣德碑及碑亭等皆为清昭陵颇具特色的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陵墓主人爱新觉罗•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清朝的开创者,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清朝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为大清基业和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清朝历史影响重大,堪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崇德八年(1643年)驾崩,在位17年。

  清昭陵总体布局以陵寝为中心,分为陵寝、陵前和陵后三部分。陵寝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有下马碑、石狮、华表、神桥、牌楼、东门房(更衣厅、御厕)、西门房(宰牲厅)、正红门、东红门、西红门、风水红墙、神道、石像生、碑楼、望柱、茶膳房、涤器房、仪仗房、果房、方城、隆恩门、配楼、配殿、焚帛亭、隆恩殿、二柱门、石五供、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隆业山等。其中建于石砌月台之上的隆恩殿是方城内主要建筑,月台的四周刻有各种精巧花纹,四角雕有龙头,从龙口可排放月台积水,有“龙头瀑布”之景观。殿内采用了无天花板、在梁柱上直接彩绘的形式,是满族早期建筑风俗的遗迹;明楼,即清太宗文皇帝之碑楼,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有用汉、满、蒙三种文字镌刻着“太宗文皇帝之陵”的汉白玉石碑一座;宝顶是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神榆”一株;在陵寝西南侧是安葬太宗众妃的茔地----“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园寝”。

  陵前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公园正门主干道东西两侧建有荷花岛、友谊园、芳秀园、柳堤、眺望水榭等园林景观,其中芳秀园、柳堤堪称园中精品。芳秀园总面积4万平方米,种植了近200种植物,四季纷呈,各具特色。初春樱花盛开,满园飘香;盛夏荷花竞放,柳浪闻莺;深秋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苍松挺拔。纵观整个园林,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奇花异石,小桥流水,颇有江南之秀。园内建筑与景观巧妙结合,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艺术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然画卷。30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夏天碧波荡漾,柳岸成荫,乘坐脚踏船、快艇观光游玩,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

  陵后是漫漫数里的古松群,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古松2000余棵,松龄达300多年,摇曳挺拔,参天敝日。这些苍翠的陵松与金瓦红墙构成了又一壮丽景观,其中的“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姐妹树”、“龟树”等更是树形奇特,形神兼备。

  清昭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1963年9月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清昭陵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美的皇陵建筑、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令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成为沈阳知名的清文化旅游品牌,2006年当选最值得外宾游览的中国50个景点之一。

(编辑:郭海霞)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