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车展凸显新趋势 消费者购车的人性化新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10:08  财经时报

  当《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以大量案例论述“细节”重要性,并风靡中国管理界时,一个新的现象,也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凸现:中国的消费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一辆车——从内到外的每一个人性化细节。

  这在日前落幕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得到了验证。与以往车展相同的是,香车美女依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与过去所不同的是,怀着购车愿望、一家老小全体出动的消费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起展车的方方面面:从外观设计、发动机到汽车内饰。

  《财经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林林总总的车型中,越来越成熟的消费者并没有挑花眼,人性化成为他们选择爱车的新标准。这种需求反馈给厂商,人性化便成为其竞争的新武器,并成为他们在“红海”中开拓“蓝海”的重要手段。

  用户买车新考量

  一位已在车市混了数年的经销商对记者讲述了他的观察:几年前来店里购车的人,都是先关心价格多少,车子结实不结实;而现在的买车用户,一般都是先坐到车里,试试坐着舒服不舒服,看看车上都有哪些配置,专业一些的,还会将眼前车子跟其他车子做比较,看哪一款更人性化一些。

  在这方面,刘女士的经历可能很有代表性。她本来看好的是一款1.6排量的紧凑性轿车,后来发现旁边还有一款同类车型,但上面有天窗和6碟CD,当时她就变了主意,改为购买这款配置更好的车。虽然这一念头使她多付出近2万元的车价,但她觉得十分满意。

  同一款车型,因为配置不同相差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这在今天已经不是新鲜事,如宝马新推出的加长五系,不同配置的差价就达十几万元。有时,多出来的配置可能是娱乐系统,或者是电脑信息,有时可能只是一个折叠杯托。

  这些看上去十分简单的配置,有时就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据说甚至发生过下面这样的事情。在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某先生已经掏出钱来,打算购买某款车,销售人员正在做其他事,让他稍等,这位先生就顺便试坐了一下旁边一辆车。这一坐,却让那位经销商丢了生意,因为另一辆车的舒服感把他的顾客拉走了。

  这可能是个极端的故事,但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的车主越来越多地关注轿车的人性化特征,主要包括对驾驶乐趣、乘坐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

  有关人士分析,过去,许多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不太考虑车型有没有人性化设计,因为当时市场上没有更多的车型可以选择,经济水平也没有让很多人有条件去选择更好的车。而现在,全国每月都有好几款车上市,车型丰富了,配置也越来越加入人性化元素,使得消费者有更多机会去考虑这个新指标。

  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人性化的设计,家庭型用车比公务和商务用车更倾向于人性化设计。而中国的国情表明,女性在家庭购车中,往往掌握着牢不可破的“话语权”。

  各家都打人性牌

  人们发现,似乎在一夜之间,中国的各大汽车厂商都打起了人性化的招牌。

  这在新车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在今年已经上市的100多款新车(含改款车)中,人性化设计几乎覆盖了所有车型,甚至在SUV、皮卡等车型上也有所体现,人性化设计也成为每辆车宣传的卖点。

  据专家分析,今年,车型的人性化设计出现了几个突出特点:一是重视人性化设计的车型覆盖了所有的新车;二是人性化比较密集地出现在中高级车上;三是一般在国外高级轿车中才出现的技术,不断出现在经济型车上。

  年初上市的标致206,将自动大灯和智能雨刷器等技术引入到这一级别车中,成为销售的最大卖点,而刚刚在车展期间正式上市的宝马更为直接,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推出了加长版。

  在营销手段上,很多车商都把人性化特点当作重要卖点,并且有针对性地作了营销策划,一种能够把握消费者脉搏的“人性化”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悄然而起。

  今年情人节,成都申蓉汽车推出“超级情侣,万元购买QQ”促销活动,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引起巨大反响。无独有偶,北京现代新车雅绅特上市之际,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雅绅特“天生一对”的形象代言人,也使新车雅绅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而自“新海马,新突破”开展面对面营销以来,海马各地销售服务店的日销量平均增长一倍,单日最高销量达到40多辆车。

  此外,“人性化”的售后服务也得到了许多汽车厂商的重视。比如,上海通用力推“别克关怀”,奔驰中国着力打造“星徽理念”,东风日产提出“托车所”式服务等。

(编辑:石宇)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车型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