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市展望:看车展知潮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1日 16:33  金羊网-羊城晚报

  记者许方华

  2006北京车展在前天落下帷幕,此次北京车展的规模之大、展出水准之高,是历届之最。通过车展,各厂商为我们展示了国内外车市的潮流、在中国市场的攻略版图,同时,也折射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市场的走向,又因为恰好在年底,我们可以从车展当中一探明年车市的面貌和消费热点。

  合资品牌新车引进速度减缓

  合资品牌的车型是市场的主流,但在此次车展上,各合资厂家展出的新车不多,其中部分还是在原有在售车型上衍生出来的,真正全新车型只有不到10款。可以预见,明年上市的合资品牌的新车将会以改款和变种车型为主。

  事实上,这种势头在今年已经初步显现:大部分合资厂家都降低推出新车的速度和数量,并且主要为拓展和更新原来的车型系列,如一汽丰田在前两年接连推出威驰、花冠、锐志、皇冠和普锐斯后,今年在新车方面进入“潜伏期”,只有在花冠和威驰上作了一些小改进;一汽大众除了在4月份投放的速腾以外,就只有新宝来还算是改款新车;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东风悦达起亚、一汽奥迪等厂家今年也是主推改款车型。

  合资厂家经过这几年密锣紧鼓推出新车之后,目前开始进入调整阶段,透过本届车展,我们可以窥见各合资厂家中短期内在新车型方面的策略,广州本田、南北大众、上海通用等厂家,将主要在原有车型进行变化,其中一汽大众的迈腾是重头新车,一汽丰田明年除了新花冠外,推出其他全新车型的可能性不大,东风日产也会放慢推新车的速度,相对而言,东风雪铁龙明年在毕加索和C字头系列车型上可能会有较多动作,长安福特、广州丰田和和上海大众斯柯达等后进厂家将保持“一年一款新车”的发展速度,以丰富自身的产品系列。

  自主品牌新品频出

  今年北京车展上的自主品牌大放异彩,也让我们隐约看到明年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的热闹景象,在奇瑞、长城、一汽红旗、上汽、华晨、比亚迪、华普等展台上,都至少有一款以上的全新车型亮相,这些新车当中,除了少数是在车展期间发布上市外,大部分要到明年或者2008年才正式上市。

  明年的自主品牌新车不仅数量多,而且呈现出各车种、各档次全面发展的特点,除了轿车外,SUV、轿跑车、MPV和较为独特的小型厢式车都在各自主品牌厂家的新车的涵盖当中,之前自主品牌甚少涉足的中高档以及高档车,也由上汽荣威、一汽奔腾、HQ3填补了空白。值得留意的是,各自主品牌在车展上积极展示的众多概念车中,有相当部分的成熟度已经很高,在未来一两年内可望实现量产,如海马概念跑车S1、哪吒、长城酷熊等。

  不过,虽然自主品牌在产品上大大丰富,但在设计创新和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还有许多进步空间。尤其从此次车展上的新车来看,其模仿风气仍然很浓,这不仅关系到自主创新,还影响了市场对品牌的认知度,除了华晨、奇瑞等少数几个厂家在车型设计上有自己较鲜明特征外,其余自主品牌多是一款新车一个样,让人难以辨别。业内人士认为,如何形成自身品牌特点以及在核心零部件上有所突破,是今后自主品牌应该主要努力的方向,而新车的铺陈,应该以做精做强为前提,不能一味追求多和全。

  进口车个性化车型和品牌大增

  中国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之巨大,已经让跨国巨头们将其视为在其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块阵地,这种地位的迅速提升不仅表现在国内几大车展连年上升的国际地位,参展车型的多样化和高档化更是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变化。纵览本届北京车展,大多数进口参展车型都是最新鲜热辣的全球最新款式,包括汽车工业金字塔顶端品牌迈巴赫在内的不少厂家甚至纷纷选择北京作为最新产品的全球首发地。

  本届车展上,豪华车的光彩依旧夺目,除却传统惯见的豪车如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以及知名的法拉利、保时捷、劳斯莱斯、玛莎拉蒂等顶级豪华品牌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以往国内市场上难见踪影的车型,如奔驰GL、双龙享御、大众CROSSPOLO、讴歌MDX、现代维拉克斯、切诺基COMMANDER等,另外,像新奥迪TT、大众EOS硬顶敞篷跑车、福克斯ST这些极具个性化的车型也在车展上受到厂家的大力推广。

  其实,高档化和个性化一直是进口车市场的趋向,但如果谈到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中国内地市场的车型种类和品牌数量,远较欧美市场、甚至香港地区为少,但此次北京车展就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市场的前沿,中国消费者也有机会自由选择喜爱的品牌和车型。

  

  上图:从北京车展可以一探明年车市的面貌和消费热点。老陶/摄

  (观宇/编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