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何时能乘船从北京直达杭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 16:11  新民晚报

  “舟楫之胜可敌长城之雄”,这是清朝乾隆年间朝鲜使者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对当时的京杭大运河的描述。昨天,由专家、网民和媒体记者组成的“运河之旅”考察队在北京通州启程。

  京杭大运河和长城并称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双璧,但运河作为一部流动的活的历史,如今所处的地位远不能和其世界最长的第一大运河相匹配。

  民间为运河申遗声浪一阵高过一阵,运河今后往何处去、未来的运河会是怎样?这需要现代社会做出尽快的解答。

  1、南北断航已150年

  “运河之旅”能不能乘条小船,从北京沿运河而下直达杭州呢?

  或许,当初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便是如此漂流而下,但在今天一叶扁舟再也漂不到杭州了。因为,在山东、河北、天津境内,多处运河段经常断流,有的甚至已完全干涸。而京杭大运河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直通京杭的航运,还得追溯到150多年前的清朝咸丰年间。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大运河自此全线南北断航。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漕运完全废止,大运河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也就是说,从元代贯通京杭大运河后,真正意义上的京杭运河直通也就只有600年左右,在整个运河2500年历史中不到四分之一。虽然清朝后期和中华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均未付诸实施。只有江苏和浙江境内的运河河段,因水量充沛,2000多年来一直担负着航运功能。

  京杭运河其实在百多年来一直处于断裂“割据”的状态。在黄河以北大运河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运河在这些河段已失去生机。明朝年间建于山东济宁南旺镇的南旺水利枢纽工程,是当时大运河上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与世界遗产都江堰齐名。然而,由于黄河改道从山东利津入海后,这一段运河不再通航,这一工程也就此废弃并被大众遗忘。

  融合南北经济发展的大运河,为什么这么快就衰败了?“运河之旅”考察队成员、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介绍,一方面是北方缺水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原因,改道以后黄河把原来运河的河道给挤占了,造成了运河的中断。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海运的发展替代了河运。因为清代嘉庆年间以后,成本比河运更低的海运发展得特别快,而海运的发展使内陆运河运输量、需求量就减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铁路运输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始出现了,津浦铁路的修建使铁路运输发展起来,河运、海运和铁路运输三家竞争的结果是河运落败。

  现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等多种交通方式不断进步,使运河越来越难恢复当年之盛。

  2、申遗之路堵在何处

  “如果没有大运河,北京城可能就修不起来。古代北京城一切物资经济都靠这条运河,在未修铁路之前一直担负着运输大通道功能。”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教授今年83岁,早在21年前,他就把大运河的申遗当作自己的使命。特别是近年来,眼看运河一些河段干枯、甚至断流,一些地方运河生态遭到破坏,他更加意识到通过“申遗”来保护这项伟大遗产的重要性,为此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运河的关注和奔走。

  93岁高龄的郑孝燮先生,也是运河申遗专家,他和罗哲文教授为了考察运河,曾走遍运河两岸的城市。今年“两会”期间,在2位老先生的倡导下,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

  漫漫申遗路,这还只是个开始,目前还在多处遇堵。近百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运河受到了很大破坏。在有的城市,古运河已成为最大的垃圾场,有的则成了排污沟;防护林被砍,湿地恶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沿河历史文化遗存损毁严重,房地产等各种破坏性开发正在摧残古老的运河。在大运河的南端虽然长期通航,但多年来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监督不到位,加上大量工业企业入驻运河沿岸,过去相当长时间大运河实际上成了“天然排污场”,成了一些城市污染最严重、水质最差的河道之一。京杭大运河申遗的另外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平衡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利益。京杭大运河穿过了那么多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都不一样,如果上面没有一个中央部门协调牵头,申遗工作开展起来还是很难的。从目前情况来看,大运河需要一个跨省区的管理,黄河、长江都有一个跨省区的管理委员会,而大运河现在还缺乏一个协调管理机制。

  在王立群教授看来,大运河申遗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因为大运河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壮举,长城申遗已经成功了。“假如大运河获得世界遗产这个称号,沿岸城市将承诺负起保护大运河的责任。同时,大运河治理也可以得到海内外资金和技术的援助。”

  3、未来运河什么模样

  大运河申遗已得到广泛关注,居住在运河边上的人们,很想知道未来的大运河到底是什么模样?是继续承担水上航运功能,成为汽笛声声扰人清梦的繁忙水道?是桨声灯影里清波荡漾的水上旅游线?还是高档住宅楼后的亲水平台?

  在一些专家看来,没有运输船队的运河,不能称合格的“运河”。作为当年的水上高速公路,运河最早的主要用途是把南方的米粮运往北方。如今,倘若运河整治好后降低河运成本,就可以作为一条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上海、浙江、江苏对北方煤炭需求很大,其中很多煤炭来自山西和山东。如果山东的煤运到浙江能走大运河这条水路,每年运输量可顶得上3条铁路的运输量,而规模经营后,成本又会降低。

  但对很多运河沿线居民来说,很多人更希望运河不要太“累”,能安安静静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或居住区域,这才是未来运河更吸引人的新容貌。在一些城市,运河沿岸开始建起了商品房、绿化带和旅游线等。

  过去,人们有“闻着运河臭,船已到杭州”的说法,如今杭州整治运河后,运河边上崛起了许多水景怡人的住宅项目,几年前运河旁楼盘开价每平方米才3000多元,如今已涨到近万元。在北京通州,整修后的运河两岸也成为旅游景点和住宅项目的“后花园”,变换新貌后的运河提升了城市形象,而运河文化通过商业复活,也不失为一种保护运河的措施。

  重新疏通河流,断航多年始而通航,这种千帆竞过、两岸游人如织的繁荣景象,到底要不要重现?也有专家认为,运河是活的,两岸景观完全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改变,只要对两岸建筑的高度和隔离带做出限制,“修旧如新”未必不可。未来的大运河是以观赏为主还是以航行为重?一些城市的具体做法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出现了两条运河:古运河和新运河。淡化古运河的运输功能突出其旅游居住特色,增加新运河的运输功能,让过去的历史在现在的发展中得以永续保存。

  大运河简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称霸中原,在扬州修建了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这也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公元587年,在邗沟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在扬州开山阳渎,对邗沟裁弯取直,开展漕运。

  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永济渠,南引沁水入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郊)。

  公元610年,隋炀帝重开江南运河,自镇江直达杭州,共400多公里。至此,以洛阳为中心、以北京和杭州为终点的全长2700多公里的南北大运河已经形成。

  至公元1289年(元26年)6月,会通河开凿成功,从东平县安山到临清的御河,共长125公里,此段是大运河地势最高的一段。

  至公元1293年(元30年),从通州到北京积水潭的通惠河全部竣工,全长80多公里。这样,杭州的漕船就可以直接行驶到北京城内,京杭运河全线贯通。

  1855年(清咸丰5年),黄河在兰考的铜瓦厢决口,致使京杭运河南北断流。

  1901年(清光绪27年),漕运完全废止,大运河的辉煌逐渐消失。(特派记者  秦武平)

(编辑:张迪)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