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荣威从现在起记住这个名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16:20  北京晚报

  

  10月12日,上汽自主项目终于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名称。从此,中国汽车军团中多了这样一员,中国汽车市场纷繁的竞争格局中多了这样一方势力,从现在起,我们有必要记住这样一个崭新的名字——“荣威”。虽然现在就预言“荣威”将在未来汽车市场如何翻江倒海还为时尚早,但种种迹象表明,“荣威”值得我们对其予以更多的关注与期待。

  首先,“荣威”承载着上汽太多的期望与梦想,因此也必将凝聚上汽最为全情的投入。4月初当上汽自主品牌项目刚刚亮相的时候,其庞大的投入计划便已让业界为之一振:初期投资36.8亿元;近期规划实现年产整车12万辆、发动机17万台的生产规模,中期规划将实现年产整车30万辆、发动机40万台的生产规模,由此形成从中高档到紧凑型、涵盖轿车及RV车型的全系列宽产品线。虽然前不久曾失意于罗孚品牌的争夺,但上汽对于自主品牌发展的决心却未曾动摇,甚至反而会由此更加激励出上汽打造国际化自主品牌的激情与士气。让“荣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这是上汽为自己立下的目标。长期以来,在自主品牌领域的缺失一直令上汽的决策者们心有不甘,而“荣威”的登场无疑使上汽多年积累的各方面能量有了一个畅快淋漓的爆发点。谁也无法否认,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产业中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所以当其真正认准了一个明确的发力点之后,能量之大无需赘述。

  其次,由于“荣威”是全新的,反而没有了过去的包袱或羁绊。“荣威”应该是什么内涵,什么档次,代表着什么样的形象,上汽决策者们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与规划的自由。因此,上汽有机会在其发展的初期便着眼于一个更高的切入点。应该看到,虽然现有的自主品牌军团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市场含金量最大的中高端市场领域却始终难有作为,品牌固有属性的惯性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障碍之一。

  而不能在中高端市场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国自主的汽车工业便不能说已经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之中,在低端市场比拼成本终归不是长远之计。当然,新品牌的打造绝非轻而易举,上汽将“荣威”直接定位于中高端也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做到的。但上汽毕竟曾经缔造过赛欧的神话,缔造过君威、君越、领驭的成功,其出色的品牌推广与品牌塑造能力连合作的外方企业都不得不刮目相看。在“荣威”的身上,上汽的各种能量只可能是更加充分的得到施展,因此其前景可堪期待。

  品牌不是虚的,成功的品牌必须有成功的产品做支撑,必须不断靠用户对产品及服务的体验积淀而成。在这些方面,上汽的底气也足够充足。上汽已经拥有了很好的产品平台基础——罗孚核心知识产权,并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研发体系,其中包括与罗孚知识产权绝对匹配的原罗孚研发团队,还有大家都看得见的多年经营积累下的人才、资源与经验,产品研发与制造层面应不会构成瓶颈。毕竟,在打造君威、君越、领驭过程中,上汽已经经过历练。而面对条件更为成熟、使命感也更为强烈的“荣威”时,上汽更不应该打任何的折扣。此外,上汽拥有的渠道资源本就是让国内各企业所羡慕的,而在“荣威”项目上,上汽只可能在其中挑选更为优秀的,并予以更大的支持与更高要求的管理。因此,在渠道网络的推广与服务水平的控制上也无需存疑。

  据悉,本月末,“荣威”品牌的第一款产品即将发布,届时,很多推测将见分晓,我们尽可拭目以待。而在更长远的规划中,“荣威”第二款、甚至第三款产品的消息已经偶现于报端,针对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上汽也已经着手。总之,未来的“荣威”,可能将更多的惊喜隐于其中。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