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利的生命力(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 12:02  IT经理世界

  “自主”就为低成本

  如果说吉利迟早会把“吉利生命力”中的“模仿”这个关键词甩掉,那么“低成本”则将是永远跟随吉利的基因。而在李书福看来,目前中国的自主造车企业只有自己能控制资源,才能控制成本。

  “实际上,吉利的很多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 今年只有37岁的安聪慧恨恨地说,这个跟着李书福一路造车过来的年轻人是吉利有名的不服输少帅。

  2000年时后,当吉利美日选用丰田夏利发动机形成量产后,遭到丰田涨价的制裁,每台发动机从1.75万元涨到2.2万元还不包括产品三包。实际上,在1.75万元的价格时吉利每台车已经亏了5000元。谈判归来的安聪慧再也不想忍受这样的制约,他辞去了当时宁波整车厂厂长的位置,一头扎进发动机厂任厂长。经过半年的研发攻关,甚至经历了试验中发动机爆炸的挫折,吉利自己的发动机在安聪慧手上诞生了。

  目前,吉利自己的变速箱和发动机在行业内的成本优势,已经为它们的产品带来了相应的价格优势。根据吉利数据,一台1.8升的发动机外购要2.5万元,而吉利自己生产只要1万元(5万台的规模)。同样,吉利的变速箱公司可以为吉利的手动变速箱每台节省1300元人民币,自动变速箱每台节省至少1000元。

  2002年天津齿轮厂的总工程师徐滨宽被李书福请到了吉利,甚至为他营造了一个独立的变速箱研发、制造平台——浙江吉利变速箱有限公司。在这里,“一切都可以按照我的想法做。”徐滨宽积蓄了20多年的研制变速箱的能量,终于找到了释放的空间。

  李书福之所以愿意下这么大的本钱来做自动变速箱,是因为除此之外他无路可走。国外对中国在自动变速箱技术领域采取了严密的封锁措施,不光封锁总成,连关键零部件也不出售。因此,李书福觉得必须要自己做自动变速箱,才能继续保持成本优势。

  不过自动变速箱开发的失败风险按照徐滨宽的说法高达60%,国内另一家造车企业曾试图委托日本一家公司做自动变速箱开发,但是那家日本企业却不敢破例,因为“中国车现在主要依靠进口自动变速箱,一旦这个技术被中国人掌握,国外产品就挣不成钱了”。

  在吉利卧薪尝胆3年后,徐滨宽终于研制出了一个3速液控自动变速箱。整个研发过程,按照徐滨宽的形容,就是一个不断试验、大量拆跟学以及不断失败的过程。与一般的产品研发不同,徐滨宽的变速箱研发过程前面10个月都是在研制试验设备,“我们首先要通过试验模清国外自动变速箱的规律,而试验设备同样被国外封锁。”

  直到1年半以后,第一台变速箱才被做了出来,然而这台变速箱装到车上后,车却开不动。于是,在随后的1年半时间里,他们就是努力让车能动,移动10公里、20公里、3000公里、3万公里……不断寻找故障不断纠错。而在此过程中,他们烧了100多辆车,积累了29000多个用以表征变速箱损坏转折点的特征数据。

  “尽管整个过程困难重重,但我没有受到任何阻力。”徐滨宽说在吉利,只要李书福能容忍,就不会产生其他阻力。而李书福容忍的结果,就是吉利获得了一个无级变速箱产品平台,以及围绕这个平台的全国配套体系。而这个由徐滨宽任总经理并持有股份的公司目前产值已经高达300多亿元,人均产值超过300万元,是吉利集团内部效益最好的子公司,甚至这里员工的加班工资比吉利其他地方高一倍。

  像变速箱一样,吉利的CVVT发动机平台也是李书福下重注的结果。

  2002年时,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掌握CVVT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更谈不上配套的零配件供应,但是,李书福还是下决心投入2亿元人民币用于这个项目开发。其实当时2亿元,对于缺少资金的吉利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而李书福对这个项目的要求却很简单:“对整个技术不用做大的改善,只要一模一样地把它还原下来就行。”还有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一定要把关键技术逐渐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上,为了掌握技术,即使在委托德国FEV公司开发关键部件时,吉利也坚持一个原则,“不管你要多少钱,必须按照我提出的设计要求来设计,而且设计确认要由我来签字确认。”而在跟FEV打交道的同时,吉利自己也在对技术解剖分解,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利用向对方提技术要求和设计确认的过程向FEV请教。合作到后半程,按照负责CVVT开发的吉利动力二公司总经理崔效礼的说法,“德国人觉得我们很厉害了,因为我们已经谈到关键问题点了”。于是,在第一轮开发中掌握了的东西,在第二轮开发中吉利就自己动手做,从60%到80%到90%……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的“自主”是为了低成本,而其奉行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同样也是“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因此当奇瑞、华晨在发动机研制上投入达数10亿元人民币时,吉利却只投了2亿元;在天津丰田,投产一条发动机缸体加工生产线需要1亿多元人民币,但在吉利缸体和缸盖两条生产线才投入6000多万元。

  同样,在国外需要投入10多亿元人民币的自动变速箱项目,在吉利只投了3000多万元。按照徐滨宽的解释,之所以能造成如此悬殊的投资,是因为“从设备到加工程序全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买一套试验设备需要1000多万元,但自己设计只需要100多万元,再加上让国内厂商来制造设备,“这样一台设备能差四五倍的价钱”。

  徐滨宽认为“自主”的门难进,但是进门后还是比“拿来”省钱,比如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才会知道“最好的产品不一定必须用最好的设备来加工”,他说:“中等设备、中等刀具一样能加工出最优秀的产品,达到工艺要求就行。关键是你要懂,关键是你要可以控制。”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