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民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知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 16:22  新浪汽车

  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它与环境问题、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居民生活问题、房价畸高问题、治安问题等并列成为形形色色的城市病症。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首度联合编制的《中国城市畅行指数2006年度报告》显示,上下班时汽车平均行驶速度为23.5公里/小时,仅比待速行驶速度(20公里/小时)高出3.5公里/小时,交通低畅通状况令市民不满意。25个城市中,上下班通勤距离平均为9.9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的通勤距离最远,分别为19.3公里、16公里和13.4公里,其通勤时间也位居前三位,分别为43分钟、36分钟和32分钟,相应的三个城市的平均行驶速度为26.6公里/小时、26.9公里/小时及25公里/小时。而通勤距离最短的哈尔滨上下班路程仅5.9公里,通勤时间平均为19分钟,平时行驶速度仅为18.7公里/小时,平均时速甚至低于前三位的直辖市。可见,不论上下班距离有多大的远近差异,低畅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遭遇交通拥堵对于都市人来说是一种无法避免的无奈境地,也必然对日常生活带来各种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除了“迟到”这一最直观显见的影响后果之外,“情绪受影响”也是过半受访者普遍提及到的影响之一,通常来说,情绪的影响效果会波及到人们的其他行为中,因而是更加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遭遇交通拥堵可能产生的不同情绪中,焦灼感是提及率最高的情绪反应,64.63%的受访者会产生焦灼感;其次还会产生的负面情绪影响有:恼怒感,对城市的厌恶感、紧张感、挫败感及恐惧感,这些情绪对于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消极影响。另有部分采取了违规行为绕开交通拥堵的受访者会产生“突围后的快感”,虽然这一情绪含有乐观成分在内,但由于其产生的基础是“违规突围”,所以也并非是真正的正面影响。同时,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受访者的情绪反应差异不大,总体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交通拥堵在所难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负面影响,人们是否能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呢?人们在提到应对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时,71.17%的受访者回答“改变路线”,40.13%的受访者回答“提早/延后出发”,其次还有“改变交通出行工具”以及“改变工作日程”,很显然,这些改变出行路线、出行时间、出行工具等应对措施主要解决的矛盾是“迟到”现象,但情绪及其他外部效应的负面影响却难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消除,也鲜被受访者考虑到。

  对于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构成元素——个人来说,扮演的角色更多只是交通运行结果的被动接受者,面对交通拥堵,个人的日常生活遭受各种不利影响,也同时影响了情绪,自己能够进行的应对措施对于交通系统来说只是微调,能够治表但治不了本。在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改善交通更多只能依靠政府力量,统筹安排,优化交通规划、强化交通管理,为城市提供更加畅通的通行环境。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交通安全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