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车*设计] 风格之路不平坦——汽车设计风格5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9:16  当代汽车报

  汽车设计50年的道路交替着传承和创新,但保罗?图米内利教授还是准确地对风格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我们洗耳聆听。

  从学术角度讲,汽车设计归在工业造型范畴,但这位大师认为,与其说汽车设计是工业造型,还不如说它是在实现梦想。他叫保罗?图米内利,是建筑师、设计学教授,还是大学老师。毕竟是一个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做事情讲求精确。于是,他对汽车设计这个"梦想变现的过程"进行了系统分类。

  保罗?图米内利最近出版了一本多达400页的著作《汽车设计》,他在书中论述了近50年汽车设计的风格演变,以及之间的传承关系,认为"汽车设计的发展走的完全不是笔直的道路,相反,设计的发展道路交替着传承和创新,简约和繁复夸张。"

  汽车设计的世界无比丰富,道路曲折蜿蜒,要论"50年之风格演变"这个话题,相信一万个人有一万个观点,但绝大多数的人会局限在自己的情感里,比如偏爱某个品牌,很难做到客观。而图米内利教授表示,他"至少"要努力做出"半科学"的分析和结论。在本文中,图米内利教授会带领我们回顾各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先叙述战后:简朴为主调;再说经济奇迹年代:繁荣的巴罗克风格;6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是新线条,汽车很平,有活力,有纯粹主义倾向;70年代盛行棱角,以楔形为时尚;80年代则重归功能和理性;90年代又倡导激情。当前?个性是主流,各品牌都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汽车设计诞生之初,各国的汽车都带有鲜明的、属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可惜现在已经体现得越来越少。就说意大利,这个国家曾经充满魅力、蕴藏无穷的造型秘密,但后来,它成为了全球的视觉中心。今天的局面是,人们更强调品牌的风格,而忽视所谓国家或地域的特点。

  当然,图米内利教授在此回避了美与丑的评论,因为那是见仁见智的、纯感觉层面的事。

  经典风格 CLASSI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个有着悠久传统的品牌都坚守“经典”美,他们不想在设计方面做新尝试。拱形挡泥板依旧,竖直形状的散热器格栅将比较高的发动机盖分开。跟战前比较,车尾几乎未变,车身的整体比例也很像二战前的汽车。而不论是跑车还是轿车,今天还是昨天,这种表现力很强的设计,都被视为汽车之美的永恒样板。在60年代,随着社会上普遍的创新潮流,“经典设计”才逐渐退潮。但是,目前它作为“新经典”又兴盛起来了。

  前现代风格 PRE MODERN

  开始时,二战后的“前现代”汽车只是战前车型的继续。直到30年代末,才出现像甲壳虫和雪铁龙2CV这样成功的汽车设计。不过它们都受到流线型方案的引导,遵守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车身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铸造出来的。从前汽车由诸如发动机、前照灯、挡泥板和行李厢等功能部件组成,现在人们试图将这些部件结合成一体,仍保持原来的长宽高比例,但造型更流畅了。

  软壳风格 SOFT SHELL

  50年代早期,各种结构件的组合,形成了“软壳”设计。当时,美国设计师雷蒙?雷欧维跟斯图德贝克一起提出了阶背式轿车的想法,这一趋势果然首先在美国开始流行。在欧洲,所谓“浮桶式设计”也开始盛行。第一批采用这样设计的厂商是阿尔法?罗米欧、罗孚和菲亚特。它造型简单,易于生产,又适合承载式车身结构,而且能以有限的车身尺寸提供很高的实用价值。像菲亚特600这样的小车,干脆颠覆了原则:将发动机后置,行李厢移到前面,由此出现了非常实用的家庭轿车。

  流动壳风格 FLOW SHELL

  “流动壳”风格主要指二次大战后的运动型汽车。大多数发动机盖在挡泥板之间显得很低,玻璃窗面积大,使车内视野开阔,车尾“流走了”。通过尺寸紧凑、比例现代化和线条纯正,实现了造型上的完美。50年代,汽车分类还没严格形成所谓的公路用车和赛车,所以尽管从功率角度看的赛车,但仍必须同日常使用性能相结合。

  新线条风格 NEW LINE

  随着新线条的使用,树立了一个新的美的理想。先行者是宾尼法利纳设计的蓝旗亚Flaminia:车变得更平、更宽。为了强调汽车的活力,首先次突出了“腰线”,即一条始于前挡泥板、止于后挡泥板、在车窗高度处形成的线条。通常在中间有第二条线,意在将汽车分成两部分,但它与腰线常常是一致的。一个新时代的基础找到了。由于仍然沿用很大的圆形前照灯,所以人们还不能说完全告别了过去的前脸。

  流动线条风格 FLOW LINE

  “流动的线条”诞生于60年代初,是作为“锋利的线条”(EDGELINE)的对立面出现的。流动的线条将新的构造元素转变成为软的流动形式。保留了现代的比例,改进之处是在钢板表面做略微的凸出。虽然可以感觉到有侧面线条,但棱角颇为饱满。像福特Taunus 17m这样“澡盆”车型显得极纯正而得体,好像受到风的抚摸。可是刚进入60年代末,“流动线条”设计就不流行了。

  锋利线条风格 EDGE LINE

  从“棱角分明”的汽车上可看到,这个设计追求的是更清晰的造型。棱角成了时尚。不论是朴素的,还是精美的,这些汽车均希望表现出一种准确性,并且功能强大。前照灯较小,排列方式或垂直或水平,后来甚至采用了长方形前照灯,使汽车前部造型有了更大的自由。同时追求更高的造型功效。功能性成了造型设计的一大话题。例如车轮变小了,目的是为车内创造更大的空间。它的流行证明,这种设计确实有潜力,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80年代。

  楔形线条风格 WEDGE LINE

  楔形线条能表现活力,而且风阻系数低。60年代末,因为汽车不再追求所谓品牌典型的前脸,使外形有了彻底的变化。另外,楔型这个重要元素也不仅仅代表前置或中置发动机的跑车,在家用轿车上也推广开了。阿尔法?罗米欧Giulietta是1977年推出的,当时它还曾因为其车尾又高又短受到批评,后来它突然放弃了经典的阶背式轿车比例。此后,楔形一直是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