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中盘站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0:56  新浪汽车

  自主阵营和外资阵营的主战场向9万元的中盘转移。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中级会战”。在此领域伊兰特凯越等外资车型不惜放下自己的身份,采取价格下压的攻势。自主阵营里,比亚迪F3骏捷、A5等中级国车的“三套车”携势上攻。双方较量结局如何还未知。三套车的市场表现还是令人欣慰。可说是“中盘站稳”。

  自主品牌中级车型的“三驾车”:比亚迪F3、奇瑞A5、华晨骏捷。这三款车均被寄予希望,作为自主品牌在中级车市场上开疆拓土的先锋。那么从1月-8月,这三款车型表现如何?从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看。

  自主品牌中级车型三驾车销量统计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比亚迪

 

4700

 

4910

 

5577

 

6028

 

5338

 

5515

 

3013

 

5016

 

奇瑞A5

 

118

 

310

 

1127

 

1962

 

1388

 

1039

 

1776

 

2055

 

华晨骏捷

 

空缺

 

空缺

 

空缺

 

空缺

 

2740

 

3497

 

3655

 

4585

  对于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今年前8个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半年,第二阶段是6-8月。

  上半年总结:自主品牌发力车市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频频发力,将中国车市的“汪洋”搅动得合资品牌不得安宁,以比亚迪F3一款车型为例可以说明此次自主品牌“发力”造成的车市“振荡效果”。

  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凭借F3的热销,夺得了产能增幅第一、销量增幅第一、中级家轿单品销量第一的“三冠王”桂冠。比亚迪F3的竞争对手是合资品牌的王牌车型——新三样,尤其是其中的凯越、伊兰特,是中级车市中长盛不衰的车型,即便是如此强势的车型,也没法阻挡F3在这一领域“开疆拓土”,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认可。上表中的数据就可以很明显的说明这一点。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认可还是建立在F3巡回上市的基础之上的。

  整个上半年,比亚迪汽车在车市中持续旺销,总计半年的销售业绩。凭借614%的销量增幅,及月均销量突破5000辆的成绩,比亚迪创造了自主品牌的一个“小奇迹”。虽然绝对数量尚不足以另合资品牌震撼,但其发展的“速度”和“加速度”已经足以让合资品牌汗颜和动容。

  除了比亚迪之外,奇瑞、华晨等自主品牌车企也推出了本年度的核心中级车型。虽然奇瑞A5、华晨骏捷还属于新品,上市时间不长,部分消费者对质量还不放心,还没有选择出手。但销售数据已相当不错。。

  6-8月分析:自主品牌震荡上扬

  6-8月是盛夏之际,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品牌销量在震荡中上扬。

  6月份,比亚迪F3的巡回上市刚刚完毕,这使得F3的消费群体从地域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天时(2006年中级家庭轿车走俏)、地利、人和(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自主品牌)三个条件共同促进下,刚刚进入淡季的比亚迪汽车,仍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此时的奇瑞A5销量还没有显示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略显保守,而华晨骏捷已经在“蛰伏”之后迅速崛起,6月份销量比5月份上升了接近30%。

  7月份,市场完全进入淡季,“三驾车”销量保持平缓。销量保持平稳态势。

  8月,在淡季不利因素继续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开始中盘发力。比亚迪取得了令人出乎意料的销售业绩,大幅逆市上攻再次突破5000台,达到5016台。不仅比亚迪如此,其他自主品牌也有不同幅度的上升。奇瑞A5销量首次突破2000台,这是其适应市场来变化营销策略取得的成果。华晨骏捷销量也是一路飙升,如果华晨能成功解决消费者对骏捷品质方面的质量顾虑,消除市场前期留下的对老中华的质量阴影,相信还会有更好的市场表现。

  不过可以说,自主品牌已经表现出震荡上扬的态势了。业内人士分析:自主品牌如果要持续的发力车市,与合资品牌进行长时间的较量,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稳扎稳打。在车市的传统淡季,比亚迪F3、奇瑞A5、华晨骏捷自主品牌三驾车的销售能够保持震荡上扬的态势,其实从根本上,也是厂家稳扎稳打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总体上,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差强人意的。那么面对不断升级的车市竞争,自主品牌该如何应对呢?是固守现在的阵地,还是继续往高端走,形成自己的新出路?路在脚下,自主品牌应该一路前行。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