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业面临专利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 16:18  财经时报

  “我们有4项专利,但没有一项是发明专利,都属于实用新型专利,而且其中有几项已经快过保护期了。”许昌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说。

  据了解,这家年销售额达到4亿元的中型企业,每年在科研方面的费用只有几百万元。由于经费紧张,企业平均两、三年才能推出一项专利。

  在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这家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已经算很不错。来自科技部的一项数据显示,国内近99%的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有专利的企业不到万分之三。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行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的专利申请中,技术含量最高、保护时间最长、对市场控制度较强的发明专利87%来自外资企业,几乎完全为其所垄断。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的专利情况调查也令人触目惊心。结果显示,在中国注册的中外零部件专利总数,仅占全世界的2%左右;在中国境内,本土零部件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只有22%,剩下的78%为跨国零部件企业所拥有。

  2004年,拥有专利数量居前十五名的汽车企业中,有10家是跨国公司,包括6家日本企业。其中,本田丰田三菱日产分别占据前四位,而且其中的专利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

  据了解,日产2004年共申请约450件专利,其中300件是发明专利,仅仅3年就增加了8倍。另一家汽车巨头丰田2004年在中国的专利申请,则达到2800件。

  相对于跨国汽车公司,国内汽车企业的专利数字就小得多。根据去年的数字,国内汽车企业专利申请前三位,分别为一汽集团、重汽集团和东风汽车,3家加起来仅相当于丰田申请数的零头。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位官员介绍,从对国内汽车行业的调查看,很多企业的专利申请意识仍然很淡薄,有些汽车生产企业以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还不了解专利知识,特别是零部件行业,申请专利的企业只占全部企业的一小部分,大部分应该申请专利的技术创新项目没有申请。因此,汽车专利申请在中国还存在着巨大的空白和发展空间。

  有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跨国公司已经无法在制造规模及成本控制上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只能凭借知识产权优势、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来构筑新的贸易壁垒,以牟取巨额商业利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部分企业随着同国外竞争对手交流的增多,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因此,在专利的申请上显得比以前积极了一些,如重汽自2004年以来申请的专利数量达到700多项。

  “在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他们1米多长的专利目录深深触动了我们。”重汽公司党委书记倪桂祥这样回忆。在重汽公司董事长马纯济与瑞典沃尔沃公司谈判时,沃尔沃公司以专利技术为资本讨论投资和入股的问题,其一张1米多长的纸上全是专利技术的目录,而重汽当时一个专利都没有。

  正是这种触动,促使这这家企业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在专利研发和申请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

  但是,这仅仅局限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多数中小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一些企业坚持认为,目前并不适宜把钱花在专利的研发上。与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他们宁愿把钱都花在如何应付眼下的市场上,很少有企业着力于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一家零部件企业的老部告诉《财经时报》记者,按他们企业现在的规模,即使不花钱搞科研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不仅如此,由于科研上的投入不够,一些中小企业正面临科研人才流失的危机。据许昌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助理工程师的月收入只有800元,工程师也只有1000元,这样的收入,很难吸引到优秀的科技人才。

  另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则表示,以前企业每年都申请十几项技术专利,但因为资金投入不够,企业招不来人才,技术人员流失很严重,技术研发能力反而越来越弱。现在,这些技术已不再先进,企业未来发展正受到一定影响。(记者 楼 聃)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相关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