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也评《给上海华普汽车总裁徐刚的一封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 14:17  当代汽车报

  近来一段时期,汽车行业本来是缺乏话题的,但网友的一篇《给上海华普汽车总裁徐刚的一封信》(以下简称《信》)却制造出了不小的话题。最初这篇文章是发在著名的天涯论坛上,并很快就成为了头条,没过多久,华普总裁徐刚就对《信》作出了回复。新浪汽车又紧接着就此事件做了一个类似“超女PK”的“博客对话”专题,间接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到记者写这些文字为止,网络上关于《信》中所提到的问题、关于华普、甚至关于自主品牌的讨论仍进行得如火如荼;对于这些问题,记者也想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介绍的是事件中的两位主角。写《信》一文的网友“四海一家99”从事的是“营销企划类工作,从精密仪器到房地产行业”,但他的另一重身份也不应该被忽视——他同时也是新浪汽车“青年汽车论坛”的评论员;而徐刚作为华普汽车的老总,在汽车行业也算是公众人物。“四海一家99”在天涯发表《信》一文时,是作为普通网友的身份,因此不用考虑太多责任方面的问题;而徐刚则是在华普老总的位置上作出的回复,说起话来肯定会有不小的顾虑。因此,记者认为,这次对话本来就是不对等的。

  再来看看《信》中所提到的问题。不可否认,有些问题提得不错,而且文章也写得比较有感染力;但即使抛开其间对徐刚的气量、心胸,以及对吉利老总李书福的评价不谈,记者也对部分内容持保留态度。

  第一,《信》中提到了华普车型的问题,以及“抄袭仿冒”的问题。“四海一家99”认为,华普从最初选择两厢富康作为模仿对象就是一个错误,因为“消费者不认可法国车的整体造型。”说实话,记者也不喜欢华普的造型,但并不是出于两厢还是三厢的考量,而是因为华普的造型的确不怎么样。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四海一家99”对车型的认识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因为现在两厢还是三厢已经不再存在认同度的问题,两厢车也有很多精品,也有很多人喜欢。再来看看“抄袭仿冒”的问题。“四海一家99”在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比亚迪F3,认为其“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属于鲁迅先生讲的拿来主义”。众所周知,F3的造型与某日系车极度地相似,记者认为,在车型的“抄袭仿冒”的问题上,既然都是“抄袭”,那就并不应该存在抄得好或坏的妥协,至少不应该为在当前自主汽车品牌中流行的“抄袭”风唱赞歌,或是表达一种暗示的鼓励。至于“创新”的问题,也不能说F3创新的美观才能叫创新,华普汽车在造型上也有创新,只是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已。

  可惜,徐刚在回复中并不认为华普的车型有什么问题,有点“敝帚自珍”的感觉。不过从他所处的位置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关于“海派汽车”的问题。在《信》一文中,“四海一家99”认为华普不应该品牌地域化,并认为这样是“人为的拉低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而徐刚则表示,“‘上海’的美誉度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比仅仅提‘中国’要好……我们现在思考的绝不是提不提“海派汽车”,而是如何更好更充分地把海派文化融入上海华普汽车产品中去”。记者认为这个话题有些无聊。首先,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关于“上海”的讨论都绝不算少,没有必要再在汽车行业内挑起这方面的争论;其次,每个汽车企业都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属于企业内部发展的范畴,企业之外的人似乎并没有必要指责或干涉。

  第三,关于吉利和华普的“农民形象”。“四海一家99”似乎对“农民”有着一些看法上的偏差,认为李书福是“农民性格”,吉利和华普是“农民造车”。这部分内容,在记者看来是拉低了对“四海一家99”个人和整篇文章的认同度,在网上也是争论颇多。“农民性格”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吧?“农民造车”又何尝不可呢?假如有一天吉利和华普真的因此造出农民都能买的起的车,那应该是好事才对。徐刚对此并没有作出任何的解释,的确是聪明之举。

  除了在以上这些问题的看法上,记者与“四海一家99”存在分歧之外,《信》一文中也有不少内容,比如关于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安全方面的担忧、市场重叠产生内耗、以及当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问题等等,记者是深表赞同的。

  不管怎样,有人站出来向汽车企业提出比较现实和深刻的问题的确是好事,我们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应该不仅仅只是唱赞歌、说好话,也应该有人对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存在任何私人的情绪或是利益关系。

  ■本报记者 黄震

(编辑:赵焕)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