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方合演骗保大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14:20  北京晚报

  

  所谓“骗保”之事早已有之,只是提起这事,通常人们会把责任的矛头主要指向那些不正规经营的修理厂。在谴责这些黑心修理厂的同时,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明知修理厂普遍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却还是屡禁不止?是监督机制不完善,还是打击力度不够?其实,这其中隐藏着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存在,只要其有市场有供求,就算再不合法再严厉打击,也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骗保现象同样如是。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我们,原先由修理厂主要操纵的骗保手段早已广为人知,但这不仅没有使骗保现象得到抑制,反而有愈演愈烈、愈传愈广之势。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知道其中有利可图,就纷纷参与进来。使得目前的“骗保”大戏,已逐渐变成由修理厂、车主、保险公司内部人员三方分任主角、共同主演。修理厂在其中所担任的角色自不必说,就说新添的这车主及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分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

  首先,车主参与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可以省钱,如果和修理厂关系较熟,还可以赚钱。目前市场上汽车配件的价格有着高达十几甚至几十倍的悬殊,车主的赚钱之道就在其中:车出问题后,要做到“能修的尽量换”,这样就有机会用了便宜配件,发票却按原装配件的价格来开,这其中不小的差价就落入了个人口袋。

  如果尝到一回甜头,就可能有人想吃第二次第三次,于是一批“骗保专业户”出现了:在车没出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找到相熟的修理厂换上一个已损坏了的配件,保险公司定损后再换回原来的好件。这样,配件的钱就又成了双方的一个“天上掉下的馅饼”。

  “掉包计”也是双方比较常见的一出戏:同样的车用一个牌照报保险,哪部车要定损了,换下牌照就搞定。但在这时,保险公司的“内应”就需要同时登场了,否则这种情况比较容易被查出。如果能从修理厂分到好处,他们自然就会放宽审查,睁一眼闭一眼了。

  除了“掉包计”,保险公司的“内应”还有很多登场甚至做“主角”的机会。在出现车险事故后,有些保险公司的理赔员会找各种理由拒赔或少赔,然后再以可以提供给车主超出实际的理赔标准的条件要求分得提成。如果一拍即合,他就可以从中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

  像车主中的“骗保专业户”一样,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员同样可以主动出击,找修理厂共同创造赚钱的机会。比如,有的车辆保有划痕险,那么,只需用蜡笔在车身上划几道,就能定损为全车喷漆,这自然又可以让他们合赚一大笔。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原先那种由修理厂一手遮天,故意欺瞒车主,在修理过程中“偷梁换柱”向保险公司索要高额赔偿金以赚取差价,甚至把原本只是小毛病的车故意撞坏以达骗保目的的行为已经减少了,主要是因为人们对这些手段已经了解很多,监督的也紧了。像这样三方出于默契而联合运作、“有钱大家赚”的情况,相比之下风险就要小得多。

  为了增加保户、扩大合作网络,对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规范行为,保险公司只能持无奈态度,听之任之。可是,虽然这种现象眼下看来是在挖保险公司的墙角,其实长此以往,吃亏的终究是作为投保人的车主们。从近期来看,使用低质配件无疑会使车辆的安全性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一辆车经常高额索赔,这将会在保险公司留下该车主的不良保险记录,到第二年续保时,保险公司有权提高其保险费率,上升幅度最高可达30%。如果连续多年有不良记录,保险公司还有可能拒保。从长远来看,保险公司的成本增加了,自然要通过调整保险费用来找平衡。最后,还得是由广大投保人来买这个单。

  郑小庆

  李杭珊制图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