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真实油耗揭穿理论油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6:23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发改委公布407种车型“真实油耗”

  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油价飚升,汽车油耗被空前关注。一辆车的油耗到底是多大?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命题。说它简单,是因为每辆新车的随车说明书或宣传资料上都清清楚楚标明了油耗数据;说它复杂,是因为影响油耗的因素太多:车辆自重、技术含量、驾驶习惯、驾驶环境等。然而,最近两日,这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被一组本该早已公布的数据剥去了外衣而大白于天下———它就是发改委公布的407种车型的“真实油耗”(即综合油耗)

  惊爆内幕发改委公布车型“真实油耗”

  8月1日,国家发改委酝酿两年的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公告正式发布,本次油耗的测试由中机中心依照欧洲标准严格完成。就目前公布的31个厂家407种相关车型的“测试油耗”数据来看,它与厂家标注的理论油耗有较大的差距。本次公告的测试数据为综合工况数据,综合了城市和郊区的道路状况,与顾客实际行车的油耗非常接近。这个数据被确认之后,它将是广大消费者对轿车产品实际油耗的一个实用参考数据。从目前来看,油价的上涨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政府行为或者企业行为,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感染着每一个车主,无论你的车油耗是高是低,无论你的收入是低是高,不断上涨的油价都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辆车的油耗就成了大多数买车人考虑的首要因素。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消费者都是在车辆说明书“理论油耗”的指导下签的单。因此,本次“真实油耗”的公布可谓是“惊世骇俗”。

  偷换概念“理论油耗”忽悠了消费者

  一位帅哥在兴致勃勃试完车后随口问道:“这车耗不耗油啊?”销售人员立刻笑脸迎上,拍着胸脯保证:“虽然它的排量是2.4,但油耗却只有6.3升!如果不信你可看说明书,这可是厂家印刷的,我们不会作假。”尽管之前1.6的捷达油耗已是9.4升,但看着销售人员“十分诚实”的表情,这位仁兄还是在半信半疑中掏空了积蓄多年的腰包。接下来,回到家使用一阵子后问题就出来了:说明书上明明写的是6.3升,结果怎么达11.4升呢?是说明书印错了?还是自己测量不准,甚至是厂家误导?相信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4S店司空见惯地上演。“其实都不是。”成都某品牌车4S店老总一语道破天机:“车辆出厂时随车说明书上标注的油耗是所谓的“理论油耗”,它是在等速、无风、平直等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油耗。而平常实际驾驶环境却是“瞬息万变”,油耗自然大相径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在销售人员“善意谎言”的鼓吹下,被说明书中的“理论油耗”忽悠了。”

  强烈呼吁说明书应标注“真实油耗”

  油耗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环境问题。我们知道,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油耗越低,其科技含量就越高。世界各国的政府对汽车油耗都有强制性的规定,如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就要求各汽车商降低汽车油耗。新技术的应用使汽车节能技术出现里程碑式跨越,汽车油耗一度从1975年的约每百公里17.96升迅速下降至10.64升,达到历史新低。日前,美国环境保护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各种排量的轿车平均油耗为每百公里9.52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而在中国,目前每年在市场上销售的车型多达上百款,销量五六百万辆,却没有一款车的实际油耗与理论油耗画等号。既然厂家在推出一款新车型时要作上百万公里的各种测试,为什么不把车辆“综合油耗”作为诸如车身、发动机、变速器同等重要的内容而写入说明书呢?有关专家认为,消费者享有车辆“真实油耗”的知情权,强烈呼吁厂家车辆说明书和广告宣传都应标注“综合油耗”而不是“理论油耗”。记者黄明君

  ■记者点评

  理论油耗没有实际意义

  □黄明君

  “烟草业高级主管威金德,在“60分钟”新闻主播伯格曼的游说下,决定公开烟草大公司故意在香烟中强化某些致人上瘾物质的内幕。显然两人都意识到此举将会遭到的种种阻碍,不仅是烟草大公司使出种种伎俩让他们保持沉默,CBS也认为获取利润远比披露真相重要得多。那么真相能否大白于天下?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又将面临什么样的考验?”这是奥斯卡获奖影片《惊爆内幕》的主要内容,它取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一档新闻节目———“60分钟”试图披露烟草行业黑幕的真实故事。今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酝酿两年的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公告,虽然这不是揭露什么“黑幕”,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期以来,中国的消费者都是在车辆说明书“理论油耗”的指导下签的单。现在,权威的“真实油耗”是公之于众了,但我们总不会每次都揣着这个“公告”去4S店选车吧。如果车辆说明书直接标注的就是“真实油耗”,那么销售人员就没有“依据”说服、消费者也就不会为误下单而“自食其果”了。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汽车油品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