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自主品牌集体造“芯”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专题 > 正文

给自主品牌造“心”热潮浇点冷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1:35 南方都市报

  “激擎超越”,“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中国‘心’”,这样两句在前一段时间举行的华晨1.8T发动机量产仪式上,被凤凰卫视主持人反复念叨的话语,似乎在这个夏天有了更多内涵:吉利奇瑞、长城、力帆在发动机项目上的前追后逐使得这一中国汽车工业用了近五十年时间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迎来了全新的机遇!

  果真可以这么乐观吗?一些厂商无意中透露出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强迫自己由兴奋转
为冷静,并为这些在

发动机领域“高歌猛进”的企业捏了一把冷汗。

  据介绍,某自主品牌宣布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发动机后,邀请相邻的汽车厂家前去选购。但前去采购的厂家却发现这款发动机不仅外形大得连卡车都装配不下,而且到了2000转时就几乎要爆缸。

  为什么自主研发的发动机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却要宣布投产?有关人员答曰:因为我们老总已公开表态用半年的时间推出这样一个发动机产品!

  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回答,让笔者想起上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早的汽车人一个月就“制造”出了第一辆国产轿车时的情景,那时全国人民都为这辆具有历史意义的轿车欢呼,中国汽车工业也似乎一夜之间就挺起了腰!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因为这种盲目的乐观,中国的汽车工业错过了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事!

  现在又要让这种历史重复吗?须知发动机作为整车的“心脏”,承载了汽车业最尖端最复杂的技术元素。以国际汽车巨头的经验,研发一款发动机的投资少则数亿元,多则数十亿元。而且往往是开发成功一款发动机就让这款发动机装配到大部分的车型上,以减轻发动机研发的成本压力。一个国际汽车巨头至少花数年才能研发的发动机,我们一个自主品牌半年就能搞得掂?谁能相信?毕竟发动机和整车不一样,不是通过简单模仿就可以学得到的。

  中国汽车工业最近十多年的发展经验早就证明了这点,难道现在会有根本的改变?

  当然,我们也不是妄自菲薄,也不能因为实力与国际汽车巨头有差距,就认为我们的自主品牌不要去研发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发动机了。因为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要跨过的门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正常的心态,既不急于求成,也不盲目悲观。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推进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和应用。(吕静莲)


发表评论
车型数据】【国产新车】【降价信息】【购车】【谍照】【幽默】【车模】【博客】【手机看新闻

爱问(iAsk.com)


发表评论】【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