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汽车在美国的峥嵘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1:41  青年参考

  69年前,具体的日期应该是1937年5月28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诞生。推究起来,大众的建立和当时的德国纳粹有着数不清的渊源。希特勒在1933年的柏林汽车展上公开宣称,德国要致力于制造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优良汽车,并以此推进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之后不久,受政府指派的德国天才汽车设计师——费迪南·保时捷便设计出了物美价廉的汽车雏形——风冷式引擎后置,五座配置,外形圆润而独特。因为时间的限制要求,早期的30多辆大众车是在梅赛德斯-奔驰厂制造完成,并进行了测试。

  建成的大众汽车开始生产时,并没有造出多少民用汽车,倒是制造了大量的作为军事用途的吉普,初期的大众车上,也没有现在的vw标志,当时所生产汽车上的标志为kdf。

  二次大战的硝烟渐渐散尽,大众虽然是盟军重点轰炸的军用目标,却神奇般的大难不死,而后被盟军接管,并在1945年,依靠支离破碎的剩余设备,生产了2000辆汽车。在当时盟军国内汽车制造商的眼里,对当时的大众实施收购或控制,简直就是金钱的浪费,因此大众倒也逃过了福特菲亚特等那些当时汽车大鳄的手掌心,并在1949年重新归于德国掌控。经过短暂休养生息的大众汽车重新招兵买马,不可思议般的在这一年将第一辆汽车送到了美国。

  但1949年进入美国的大众汽车,不仅赔了本还受了气。那时进入美国的大众车,不是同步传动方式,也几乎没有什么镀老铬部件,甚至没有收音机和油表,颜色也只有一种灰色。无怪乎当时美国人称这样的车是“灰色大臭虫”。这一年大众在美国的销量为零。当时的美国弥漫着战后浓郁的反德情绪,对汽车好坏的判断标准为“大而优,壮而美”,美国产的汽车是人们的最爱。

  最初的失败并没有吓退大众进军美国的步伐。50年代初期,大众和美国市场上的经销商赫夫曼(hoffman)公司合作,继续向美国市场出售 “甲壳虫”。

  这时的“甲壳虫”虽然还是没有油表,当油耗尽时靠一个备用的小油箱,但很多方面已经进行了改进。比如进行了镀铬处理,颜色也有了多样化,增添了收音机和盘管加热器,但在市场上的表现却仍然是差强人意。

  时间进入50年代中期,美国人的生活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涉及到人们生活态度的方方面面,包括娱乐方式、习惯、传统等,经济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安宁。尽管是在冷战时期,但人们开始向郊区涌动,开始出现购物中心,大学教育开始普遍,道琼斯指数也开始在100点内晃动。这个时期的美国进入了所谓的电视机的“黄金时代”。黑白且不带遥控器的电视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喜剧、儿童剧和西部片。1953年开始了彩色电视广播时,出现在体育栏目上的橄榄球比赛还方兴未艾,棒球是王牌节目,拳击比赛屈居第二;新闻节目只有短短的15分钟,电视甚至不转播总统的新闻发布会。那个时候,“猫王”灌制了第一张的录音摇滚音乐,贝尔试验室发明了第一步电话应答机,DNA双螺旋遗传结构被发现,避孕药上了专利,“呼啦圈”开始风靡,校园出现了“垮掉的一代”,人类的脚步迈上了月球。人们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

  汽车超越了仅仅作为交通工具的范畴,底特律的汽车商们将汽车转化成身份、财富、地位的象征。仿佛突然之间,在没有任何的广告宣传的条件下,大众制造的汽车开始被人接受并购买。先是在一些大学城,然后蔓延到了大都市,销量由1953年的2000辆,爆发性的增长到1959年的15万辆。

  争相购买大众“甲壳虫”的有那些初期的移民者、陈规陋习的蔑视者、大学教授、新近的毕业生等等,他们追寻时尚、设计的外部形象,更注重价值、品质和功用性。

  大众汽车在美国业务的蒸蒸日上,使它很快超越了在德国国内的市场表现,对出口业务依赖很重的西德经济也因此受益颇多。大众公司于是开始在巴西、南非进行建厂扩张。

  60年代,大众采用了不落俗套的广告宣扬,彻底打消了美国人心目中对德国车——特别是大众汽车的偏见。大众汽车的简捷耐用、质优价廉、做工细致的形象屹立在了公众的心目中。到了60年代后期,“甲壳虫”的年销量一度超百万辆,仅靠这一款车,就占据了美国新车销售5%的市场分额。

  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仍在飞速的变化,但大众的应变跟进的速度显然落后了半拍。虽然,1970年销量达到56.9万的“甲壳虫”,仍然让大众及其经销商们钱挣的口袋鼓鼓,但美国国内的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开始有所动作,他们利用政治影响,使用配额、关税等手段,阻止美国的汽车进口大潮。随即,大众的经销商以温和的策略进行了应对。15家大众的美国经销商在华盛顿聚会,成立了大众美国经销商联盟,进行政府公关以保护进口汽车的自由市场地位。这就是今天美国国际汽车经销商协会的前身,规模发展到现在的11万多人的规模。

  尽管销量开始放缓,到了1972年,“甲壳虫”汽车的全球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00多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曾经开创的神话。这时的超级“甲壳虫”已经采用了麦弗逊悬架结构并搭载了空调。

  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来自亚洲汽车业的竞争这时已经开始显现,油汽资源的缩减加上经济状况的衰退,政府法令法规的强化措施,大众“甲壳虫”走向了没落,并于1977年停产。为人称奇的是大众巴西的工厂和墨西哥的工厂,一直延续生产这一车型到了本世纪末。

  “甲壳虫”的衰败几乎让大众陷于破产,压力重重的大众奋力开发了新的车型,帕萨特高尔夫、捷达等车的接踵而至。新车型使大众的销售有所上升,迹象趋于好转。

  磕磕绊绊的大众又走过了80和90年代,80年代初期是大众在美国最困难的时期,大众汽车受到日本汽车丰田本田的夹击而步履维艰。投资巨大的大众宾夕法尼亚工厂被迫关闭。第二代高尔夫的上市表现也不尽理想,整体销售下滑不止。卡尔汉接替公司总裁,进行了一系列的营销监控,才慢慢阻止了公司进一步的下滑,并逐渐趋于好转。

  90年代德国统一,大众在沃尔斯堡悼念战争时期在此工作的劳工,并给26个国家的战时劳工进行了经济结算补偿。在美国市场上,大众并没有好的起色。1993年,费尔南德·皮切担任大众CEO,指派新的设计师于加利福尼亚开发中心设计全新的“甲壳虫”。概念车在1994年底特律北美汽车展上亮相伊始,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两年后,量产投放美国市场第一年销量便达到了55802辆;1999年生产的88434辆全部售出。

  新款“甲壳虫”的市场成功,让大众公司得到了一箭双雕的收益,首先再次确立了大众汽车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其次促进了帕萨特和捷达的旺销。

  新世纪的曙光来临,大众汽车迎来了新的挑战。新“甲壳虫”2000年美国销售81134辆,2001年销量下滑到60891辆。大众迎势开发了新款SUV途锐和高级车辉腾。

  2006年4月,大众月销售20528辆,比上年同月销量上升了11.2%。第一季度美国销量73824辆,同比原来的61336辆,增长了20.4%。新捷达成为支柱性的增长品牌,单车销量9929辆,同比去年的8498辆,增加了32.4%。

  回顾大众在美国走过的路,磨难和考验、成功和光荣,始终相随相伴,此起彼伏。60年的岁月在时间的长河里,转瞬即逝,愿大众在前行的路上,创造更多的荣誉和奇迹。(杜文军/译)

(编辑:李重)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