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戴-克德方高管退出亚星奔驰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09:36  第一财经日报

  在所有的方法都被用尽之后,亚星奔驰的自救成了最后的选择,也成了双方唯一都能够接受的方案。根据自救的方案,在德方代表退出之后,高管的人数将由6人缩减为3人,全部由亚星集团派出

  种种迹象表明,戴姆勒-克莱斯勒(下称“戴-克”)对于和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亚星集团”)的合作早已索然无味,而亚星集团也在为挽回戴-克的欢心作最后的努力。

  《第一财经日报》6月7日了解到,戴-克已经全面退出双方的合资公司扬州亚星奔驰有限公司(下称“亚星奔驰”)的管理,而戴-克退出后新组建的领导班子则保证将在2年内努力提升业绩,如果最后的结果无法令双方满意,戴-克将彻底退出亚星奔驰。

  这意味着至少在两年之内,戴-克还将继续保有在亚星奔驰的股份,也意味着戴-克未来只能选择北汽福田以及福汽集团中的一家成立合资的商务车公司。

  退出亚星奔驰的管理

  6月7日下午,亚星奔驰总部行政楼,一幢上世纪90年代风格的办公楼,在一片低矮的厂房中显得格外的耀眼。亚星奔驰的主要管理层的办公室均在该楼的第四层。然而就在这一个星期之内,其中的多个办公室人去楼空。

  6月1日,在亚星奔驰的职工大会上,扬州市主管工业的两位副市长宣布了戴-克退出亚星奔驰管理的消息。

  戴-克退出管理后,亚星集团将全权负责起亚星奔驰的经营管理。在此之前,亚星奔驰的管理层由6人组成,其中德方派出高管3人,包括总经理马宪、主管制造和售后副总经理一人,主管财务副总经理一人。

  在此之后,包括总经理马宪在内的德方管理人员则全部退出,仅留此前管理财务的副总经理一人,目前该人士只担任双方的联络员。

  “亚星奔驰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没能取得过令戴-克满意的成绩,戴-克早就想切断和亚星奔驰的关系。”一位接近亚星奔驰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亚星奔驰客车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由亚星集团和戴-克各出资50%共同组建,生产由双方授权生产的奔驰品牌和亚星品牌客车。双方投资总额为9550万美元,注册资金为6010万美元。

  在把最优质的资产与戴-克合资后,亚星集团又把余下的资产组建成立了于1999年A股上市的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星股份”,600213.SH)。

  长期以来,亚星奔驰与亚星股份在产品重叠、内部相互竞争等问题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连续9年雄踞中国客车老大的亚星股份一落千丈。

  2002年9月,合作双方与扬州市政府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以车长8.2米为界线,以上车型由亚星奔驰生产销售,以下部分由亚星股份生产销售”。但是这一协议很快为双方所打破。“实际上大家都没有遵守这一协议”。

  在中低端产品上面临着同门兄弟的亚星股份的竞争,亚星奔驰在豪华高端的客车销量同样也不理想。以奔驰品牌客车为例,去年仅仅销售了2辆,而今年到现在一辆也没有销售出去。

  三大重组方案均告落空

  根据戴-克的计划,未来3到5年内将对中国增加12亿欧元的投资,这些钱将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方面。在奔驰(中国)的整体构图中,商务车一直按照“右北京,左福建”的构想在布局。

  在北京,作为与北汽控股合作的捆绑项目,戴-克一直在努力推动和北汽控股旗下子公司北汽福田在重卡上的合作;在福建,戴-克通过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和台湾“中华”汽车,谋求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下称“福汽”)建立新的客车生产基地。戴-克在福建轻型客车合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已于2003年10月27日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

  按照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要求,戴-克在中国的商用车项目不能超过两家,因此要顺利推进和福汽以及北汽福田的合作,亚星奔驰成为最大的障碍。因此,戴-克积极推动合作伙伴收购亚星奔驰。

  第一个选择的对象是北汽福田。据知情人士透露,戴-克在与北汽福田签订框架合作意向的同时,希望北汽福田能将亚星奔驰收编,将亚星纳入北汽福田体系。这样戴-克不仅可以拯救亚星奔驰,同时仍然可在北汽进行商用车尤其是客车的生产,从而完成奔驰在中国的商用车布局。

  遗憾的是,双方的恋爱并没能擦出火花。福田认为亚星奔驰的包袱太重,不乐意接受;而亚星集团则认为福田看中的仅仅是与戴-克合作的名额,并无意帮助亚星奔驰的发展。

  福田之后,戴-克又想推动另一个合作伙伴福汽出面收购亚星奔驰。但不幸又成了戴-克的一厢情愿“拉郎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对于所谓的福汽收购亚星奔驰,实际上福汽一直抱有抵触心理。“福汽是福建省的地方企业,收购亚星奔驰,从福建省的角度来说,除了资本外流以外,实在看不出能有什么好处。”据亚星奔驰一内部人士介绍,实际上福汽和亚星奔驰的谈判早就结束,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在推动两家合作伙伴收购未果之后,今年4月,戴-克又抛出了一个所谓的最终解决方案,即将其在亚星奔驰中的50%股份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给合作伙伴亚星集团,并补贴1000万欧元安置职工。戴-克急于脱手之心昭然若揭。然而即便是这个戴-克认为非常优惠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得到扬州方面的同意。

  亚星奔驰自救

  在所有的方法都被用尽之后,亚星奔驰的自救成了最后的选择,也成了双方唯一都能够接受的方案。

  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中方的领导权。根据自救的方案,在德方代表退出之后,高管的人数将由6人缩减为3人,全部由亚星集团派出。其中原常务副总经理李晓升任总经理,其他两位副总经理职务不变,但是主管的部门将有所增加。

  缺乏强势的领导被认为是亚星奔驰多年来积弱不振的重要原因。此次戴-克退出管理的亚星奔驰前任总经理马宪此前曾经担任安凯集团副董事长、安凯客车总经理。2004年被戴-克延请出任亚星奔驰总经理。

  “在亚星奔驰里面,他既不能算是戴-克的人,也不算是亚星集团的人,难免有指挥不动的时候。尤其是在企业形势不好的时候,中德双方都认为对方负有很大的责任,而居于其中的马宪位置就很尴尬了。”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新升任的李晓在亚星奔驰土生土长,因而被认为是一位非常强势的领导,尤其是德方全面放权之后。新的领导班子建立之后,迅速推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变革,包括多年一直没有推行的扁平化管理。

  6月7日,记者在亚星奔驰采访时,亚星奔驰正在进行中层的换血。“属于高级经理级别的人数将从12名缩减到6名,竞争上岗。”一位刚从会场赶回来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坦言现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一两个月后是否还会呆在现在的职位上。

  新组成的领导班子同时还向戴-克立下“军令状”,两年之内,把亚星奔驰的业绩提升至戴-克满意的成绩,如果最后的结果无法让戴-克满意,戴-克将有权选择退出亚星奔驰。

  “两年以后戴-克就自由了。”亚星奔驰厂区内的一角,一位接受采访的亚星奔驰职工颇为感慨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但是亚星奔驰的路还很遥远。”

  本报记者胡旭辉发自扬州

(编辑:黄浩)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