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破解“爆胎”顽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05:4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轮胎对汽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轮胎老化、过度磨损、胎压异常、轮胎外伤等原因造成的爆胎事故却屡屡发生,轻则车辆报废,重则危害驾乘人员生命安全。据不完全统计,高速公路42%的交通事故是爆胎造成的,160公里以上时速发生爆胎的死亡率近乎100%。爆胎成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

  A 专家揭秘

  五种情况容易“爆胎”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汽车轮胎的爆裂呢?成都科龙维修服务站的高级工程师罗开俊介绍说,引发车辆爆胎的原因有许多,主要与气温、路况、轮胎气压、轮胎使用状况以及轮胎外伤等有关,尤其是温度,更是诱发“爆胎”的“元凶”。因此,每年的5-10月是“爆胎”的高发期。

  1、气温高导致“爆胎”。汽车在高温条件下行驶时,由于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得轮胎容易发生变形,抗拉力会下降,再加上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发热,而散热却相对较慢,于是气压随之增高,从而造成胎体过薄发生爆胎。

  2、胎压异常导致“爆胎”。胎压异常是指轮胎气压不足和胎压过高。胎压异常会引起轮胎局部磨损、操控性和舒适性降低、油耗增加等问题。胎压不足时,轮胎侧壁容易弯曲折断而发生爆裂。而胎压过高,则会使得轮胎的缺陷处(如损伤部位)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发生爆裂。

  3、轮胎状况不佳导致“爆胎”。轮胎的过度磨损、老化、开裂和外伤等也是导致爆胎的原因之一。像花纹块经过与地面长期的摩擦,花纹逐渐变浅,当磨损到更换标记应立即停止使用。

  4、路况不好导致爆胎。路况对车胎的影响也很大,比如凹凸不平或者碎石比较多的路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轧到坚硬的金属或其他硬物,也会导致汽车爆胎。

  5、超速行驶导致爆胎。夏季气温高,路面温度也高,连续驾驶及超速驾驶容易发生爆胎现象。

  B 专家支招

  “独门绝招”防爆胎

  为了减少爆胎事故的发生,在汽车维修行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罗开俊高级工程师,公开了自己多年总结的一套对付汽车爆胎的“独门绝招”,并希望能够使车友们从中获益。

  招数要点:日常多保养

  招数:1)经常检查轮胎在冷却情况下的气压,包括备胎,发现气压不足,马上查找漏气的原因。

  2)经常检查轮胎是否有损伤,比如是否有轧钉,割伤,发现损伤的轮胎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3)避免轮胎接触到油类和化学物品。

  4)定期对车辆进行四轮定位检查,如发现定位不良,要及时校正,否则会造成轮胎不规则磨损。

  5)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超过驾驶条件要求和交通规则限制的合理的速度,遇到前方有石块、坑洞等障碍物时应避让或缓慢通行。

  招数要点:使用讲科学

  招数:1)不超速。超速行驶车辆是“马路杀手”,再加上超速容易爆胎,因此“不超速”应该成为车友们的“座右铭”。

  2)不超载。相对来说,有些车型更容易在行驶中发生爆胎现象,例如卡车和巴士,特别是在超载的情况下,爆胎的频率更高。

  3)不用超过使用期限的轮胎。过期轮胎,就算是第一次上路使用,也是违反安全原则的。

  4)少用翻新轮胎。翻新轮胎虽然环保经济,但是目前翻新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该使用品牌轮胎。

  5)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需要长时间停放车辆,最好是将车辆停放在阴凉的地方,以免轮胎在烈日下暴晒。

  6)上高速之前要仔细检查四个轮胎的气压,胎压超标要放气,过低则要加气。行驶过程中,也要及时关注胎压,使之始终处在标准气压值范围内。

  7)别往高温轿车车胎洒水。在高速路上一般开两个小时后让车停下来,但不能往车胎浇水,以免使得轮胎变形。

  8)如遇爆胎,千万不要慌张,不要急刹车,应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同时轻踩制动踏板,使车辆减速行驶,并尽快靠边停车。停稳后,可自行更换备胎后慢速行驶到修理厂,或可拨打急救电话求助。

  招数要点:运用新装备

  招数:

  1)安装轮胎气压跟踪系统。这是目前业界公认的防范车辆爆胎的有效方法。轮胎气压跟踪系统已成为一些家用轿车的标准配置。成都汽车市场也有商家提供此类装备。

  2)车辆在出厂前对轮胎的标准气压都进行过严格的测定,并在驾驶员一侧的车门边上张贴有黄色的“轮胎气压警示标牌”,车主在上高速公路前可以根据警示牌上标定的气压标准对四个轮胎的气压进行检测。

  3)外出最好带上备胎和千斤顶、轮胎摇柄等工具。如轮胎破裂,将车辆靠边停放。取下车轮上的盖帽,用千斤顶将轮胎顶起脱离地面,用摇柄松开轮胎上的螺丝,取下破胎,换上新胎,将轮胎螺丝拧上,盖上轮帽就行了。

  4)最好将铁制钢圈改为铝制钢圈,因为铁制钢圈吸热慢散热也慢,而铝制钢圈则与此相反,吸热快散热也快,对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很好的发散作用。(记者郑明)

(编辑:李颜伟)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