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万元高档车买前就是辆“破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0:49  今日早报

  专家建议推出验车制度规避消费者购车风险

  消费者把新车买回家后发现车身有“补丁”,找到经销商要求退车,对方却否认曾对车动过手脚。近日,台州黄岩的叶先生花了110多万元,在当地一家汽车公司购买了一辆进口高档车,没想到买回去才两天时间就遇到了“状况”。

  提车时没注意细看车身

  3月7日,家住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的叶先生在路桥区某汽车公司看到有他中意的进口车。该公司不久前刚到的一辆价值100多万的高档车引起了叶先生的购买欲。

  汽车公司老总向叶先生说明,这是一辆库存车,价格可以适当优惠。经讨价还价,双方决定以低于市场价4万元,即110万元成交。这辆车的保费为1.4万元,由汽车公司代上保险。叶先生当即与汽车公司签下了购车合同,总共支付了111.4万元的费用。

  “提车时我把注意力全都转移到配置上了,对着购车合同上的配置清单,查看有没有缺的。”叶先生说,当时看看配置是齐全的,车身的各部位只简单地看过几眼之后,就把车子开回了家。

  洗车时意外发现车身有“补丁”

  3月9日上午,叶先生将车开到黄岩洗车场洗车,发生了一件令他再也舒服不起来的事情。

  “花了这么多钱买来的车子,竟然是‘破烂货’。”叶先生说,当时他把车子开到洗车场后,很多车主都围上去看他的车子。“真不亏是进口车,车子就是好。”一开始大家都对这辆车赞叹不已。

  不过,一名细心的车主很快发现叶先生车子有问题:“你看,这油漆表面很不平,外面一层里面还有一层,是不是修补过的呀。”那位车主满脸疑惑地说。

  一听这话,叶先生心里“咯噔”了一下。他立刻靠近车子伏身仔细看了起来,果然车身有几个部位的油漆表面确实不平,看上去像是分层的,难道真的是后来又上了一道漆?叶先生有些心慌了。

  再仔细一看,他还发现有个别螺丝曾被拧动过。“这辆车是不是跟人碰撞,进维修厂修补过呀!”其他车主议论纷纷。

  叶先生当即决定一定要向经销商讨个说法。离开洗车场后,叶先生将车子直接开到了路桥的汽车公司。

  工商部门立案调查无果

  尽管油漆表面不平整,螺丝还有拧动的痕迹,但这些看起来十分“铁”的证据,但经销商拒绝认账,否认他们曾对该车做过任何手脚,因此也就无法满足叶先生提出的退车要求。

  初次交涉无果。无奈之下,当天下午叶先生匆匆赶往路桥工商分局,向12315投诉了这一消费纠纷。由于案值大,接到叶先生的投诉后,路桥工商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副主任李赟决定立即立案调查。

  3月10日,经销商负责人接受调查时一再声称,该车没有发生任何碰撞,他们没有重新喷漆,更不可能去拧动螺丝。对叶先生的质疑,他觉得很委屈。

  如果确实如叶先生所怀疑的这样,特约维修点会不会留下该车的维修记录呢?李赟决定立刻前往当地的特约维修点进行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维修记录。

  但这一事实同样不能证明经销商是“清白”的。按照叶先生的说法,如果车子碰撞之后,不排除经销商在其他维修厂修理的可能性。

  事实真相无法进一步追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车“毁容”?据工商部门调查,该车最早于2004年1月入关,之后一直存放在大连保税区中。今年初,通过温州的一家汽车公司,路桥的这家汽车公司向大连的经销商买下了这辆车,并于今年3月3日运抵路桥。

  李赟告诉记者,根据这一调查结果,该车在保税区储放不当造成“毁容”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保税区的存放环境普遍不好,再加上得不到定期养护,很容易引起油漆表层的腐蚀。

  “当然这也只是凭常理推论。如果车身确实重新喷过漆了,那么到底是在谁手上喷的,是路桥经销商、温州经销商还是大连经销商?我们已无法追查。”李赟说。

  经销商最终同意“折价”退车

  “卖车的时候我已经说清楚,这是库存车,价格也适当放低了,我们有什么错啊?”经销商始终觉得委屈,并且拿出了所有凭据,证明这辆车的来历和销售都是合法的。

  由于拿不出有力证据证明经销商“有鬼”,叶先生也无可奈何。一想到花巨款买来的车子有明显瑕疵,叶先生更是暗暗后悔。

  好在叶先生两天之内只开了150公里,在路桥工商部门的一再协调下,经销商最终同意退车。不过,叶先生只拿到了110.4万元的退款,另有1万元被冲抵代办保险的手续费以及车子的折旧费。

  “虽然有了较为圆满的结局,但代价确实也够大。开了2天车竟花了我1万元,实在是有些奢侈啊!”叶先生苦笑着说。

  退车风波引发争议

  叶先生百万元高档车退车风波虽然已经解决,但这一事件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消费者就该为一时不慎付出巨大的代价吗?此类事件又该如何避免?

  支持叶先生的一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对商家提供的商品,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地了解,像叶先生这样一时“受骗”在所难免。商家利用消费者在商品信息掌握上的劣势,没有主动进行告知是缺乏诚信的表现,理应加重惩罚力度。

  支持经销商的一方则认为,至今为止并不能表明叶先生所发现的问题就是经销商修补后引起的,不能仅凭怀疑就给人扣上帽子,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经销商有义务告之商品的重大信息,但叶先生所发现的问题显然并不是什么重大信息。况且,叶先生理应在提车时就发现这一问题。由于自己的疏忽造成的一切后果,理应由叶先生承担。

  专家倡议

  推出验车制度

  “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难绝对地说谁对谁错,我考虑的是如何减少此类消费纠纷。”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质量鉴定中心常务副主任金翠萍如是说。

  她告诉记者,在现实中有很多类似叶先生这样的汽车消费纠纷,事后去追查责任既费时费力,有时甚至用上了最先进的鉴定设备和技术,也仍然查不出到底是谁的责任。“前两天我们这里就接待了一位安吉消费者,要求对他刚买一个星期的车子进行鉴定。我们初看了一下,发现车身确实重新喷过油漆,但是什么时候喷的我们却鉴定不出来,经销商完全可以说是消费者买回去后碰撞了再喷漆的。因此这样的鉴定结果对消费者打起官司来说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她说。

  金翠萍认为,不能把所有责任推给像叶先生这样的消费者。就比如车身重新喷漆的问题,如果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确实很难看得出来。此外,还有更多的相对隐蔽的质量问题,普通消费者更不可能识别。“要求所有消费者都有像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的识别能力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我认为推出验车制度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她说。

  “现在的商品房不是要求有验房师吗?我认为现在的汽车市场也需要验车师。让具有资质的汽车质量鉴定方面的专家当验车师,消费者买车时尤其是购买高档车,就可以请验车师把关,把一些质量问题挡在源头上,这未尝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她说。□本报记者 蒋敏华

(编辑:赵广喜)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