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车 新浪首页 > 新浪汽车 > 正文

中美欧博弈“整车特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8:21 潇湘晨报

  

  ★对组装造车的限制政策将迫使外资车商将零部件配套生产商带来中国,从而杜绝外资品牌汽车“装上四个轮子就在中国市场上跑”的现象。 资料图片

  2005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
定进口具有整车特征零部件将按整车征税。出台这一规定本意是防止轿车制造商以零部件的形式进口整车、以避免缴纳对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

  欧盟认为,中国的轿车零部件管理条例带有“地方色彩”,违反了WTO的贸易协议。日内瓦时间3月30日下午,欧盟、美国常驻WTO代表团大使分别致函中国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就这一“整车特征”纠纷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

  欧美提出磋商请求

  商务部3月31日消息,日内瓦时间3月30日下午,欧盟、美国常驻WTO代表团大使分别致函中国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措施在WTO提起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第一时间表态,中方对此表示遗憾。崇泉表示,中方正在认真研究欧盟和美国的磋商请求。

  磋商是WTO框架下争端解决的第一个程序阶段,按照WTO相关规定,提出磋商请求后,我国应自收到请求的10日内对该请求作出答复(但在双方同意情况下可不受此时限约束),并在收到请求后30日内开始进行磋商。

  若自收到磋商请求之后的60日内,争端各当事方未能达成解决争端的一致意见,则起诉方可在60日期限届满时要求设立一个专家小组。

  如果中国与欧盟和美国在60天内磋商未果,不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将进入WTO的裁决程序。

  有分析认为,欧盟成员国政府的压力可能迫使欧盟委员会最终在世贸组织向中国摊牌。

  矛头指向“整车特征”规定

  目前争议在于,欧盟认为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配件的课税不符合世贸规则。

  2005年4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进口具有整车特征零部件将按整车征税。

  《办法》规定如下:“满足如下条件被视作‘进口汽车零部件构成汽车总成(系统)特征’:进口全散件(CKD)或半散件(SKD)组装汽车的、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发动机两大总成装车的;进口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之一及其他3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进口除车身(含驾驶室)和发动机两大总成以外其他5个总成(系统)(含)以上装车的。”

  出台这一规定本意是防止轿车制造商以零部件的形式进口整车、以避免缴纳对进口整车征收的关税。杜绝外资品牌汽车“装上四个轮子就在中国市场上跑”的现象。欧盟却认为中国的轿车零部件管理条例带有“地方色彩”,违反了WTO的贸易协议。

  

  

  《办法》又特别规定“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60%及以上”的整车特征核定标准,从2006年7月1日起才开始生效。有专家分析,设置这个延长期是为了不挫伤高端品牌投资中国的积极性。

  《办法》正式实施后,一些外资车商在国内面临种种窘境。奔驰、宝马的合资企业很长时间难以达到国产车的生产标准,而另一些合资企业的车型在国产半年后,因为无法达到40%的国产化率而取消了继续国产的计划。另一方面,在该办法实施后,过去一年间,车商利用进口配件在国内组装生产的情况减少,大量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进入中国。

  “原产地”背后的利益之争

  《办法》出台的最初本意是基于税收管理的考虑。

  依照《办法》规定,一旦被视作具备总成特征的零部件,将被课以与整车进口相同的关税,二者相差近20多个百分点。而此前不少汽车制造商正是钻了税率的空子,大量进口零部件散件至中国,组装成高档车高价出售。

  “判断中国是否违反WTO原则的关键在于,核心汽车零部件是否能被视为整车。”省商务厅世贸处处长姜衡舒表示,其法律依据是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就是认定商品原产地的标准。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通常以增值率来判定产品是否国产。中国的标准是不低于30%的增值百分比。即某一产品进口到中国,经过再加工后,增值30%以上才被视作中国产品,可以享受优惠关税;如果增值未达到30%,即使在中国生产,也被视作外国产品。

  事实上,如果没有享受散件进口的优惠关税,不少国产化率不高的组装高档车的利润将在30%以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冯飞说,北美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远远高于中国,其规定“轿车等汽车产品在北美的增值率只有达到62.5%以上方可视为北美产品,才可享受优惠关税”。像由零部件组装而成的轿车,增值率如果达不到62.5%,仍被视为进口汽车,仍然要缴纳进口关税。

  中国与欧盟、美国此番汽车零部件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涉及我国进口汽车关税的多寡,深入来看,这一政策关系到我国的整车生产和配套能力的建设。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随着《办法》的实施,2005-2006年经济型轿车领域国产化率已明显提高。“如果没有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那么我国的汽车工业只是空中楼阁。”昨天,一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对组装造车的限制政策将迫使外资车商将零部件配套生产商带来中国,整个配套体系的建立将惠及中国汽车的长远发展。本报记者 皮焕然



爱问(iAsk.com)


汽车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