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品牌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9:48  燕赵都市报

  奇瑞汽车公司生产的第50万辆汽车于28日在芜湖工厂下线。作为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自主品牌轿车企业,累计生产突破50万辆,不仅对奇瑞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也足以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独有偶的是,近一阶段,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捷报”频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在今年1至2月我国轿车企业销售排名的前5位中,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占据两席--奇瑞第三,吉利第五;与此同时,一汽夏利、哈飞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有不俗的表现;还有,奇瑞自主品牌发动机日前获得大批量出口的订单;而回首2005年,奇瑞销量逼近19万辆,同比增幅约为118%,年销量净增10万辆;另外,2005年的市场数据显示,当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3.5%,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似乎迎来了“小阳春”。

  在记者看来,以上这些数据的确能说明自主品牌汽车不断改善的生存环境。但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远没有度过“生存危险期”。即使是已经生产出50万辆汽车的奇瑞,也不能丢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一直背负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关注奇瑞汽车公司的人可能都知道,奇瑞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个“危急时刻”。这个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能否接连跨过一道道关键的“生存门槛”,一直被业界不断打着问号。从最初因为没有“准生证”不得不划拨股份“挂靠”上汽,到因QQ知识产权问题被跨国汽车巨头通用公司告上法庭,再到逐一跨过5万辆、10万辆等业界公认的产销门槛,奇瑞发展之路可谓如履薄冰。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在重重危机的包围下,奇瑞的发展速度却相当迅速。据统计,从1999年12月18日第一台奇瑞轿车开下生产线,到第10万辆轿车下线,奇瑞用了3年多的时间;从第10万辆到第20万辆汽车下线,奇瑞只用了13个月的时间;从第20万辆到第50万辆汽车下线,奇瑞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这种“奇瑞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被生存危机所“挤压”出的强大爆发力,以及勇于自主创新、善于自主创新赋予企业的顽强生命力。

  与奇瑞的经历大同小异,吉利等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饱尝过“当被告”等种种磨难,到今天,能在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着实不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实力强大的跨国汽车巨头相比,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生产规模、管理经验、研发积累、人才储备、车型平台、资金力量等诸多方面均有巨大的差距。即使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捷报”,只要冷静下来客观分析,还是不能遮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诸多“短板”。

  例如,业界普遍认为,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市场占有率高速增长的大背景是国内车市一直向好。进一步分析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目前高速增长的结构,我们也不难发现,畅销车型目前仍局限在利润偏低的中低端产品。另外,当前国内汽车碰撞标准不健全、标准偏低、三包法规长期缺位等法规条例的“漏洞”,也为某些“低水平”自主品牌汽车的生存打了“马虎眼”。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那么,“产能百万辆”算不算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摆脱“生存危险期”的一个标志呢?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看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2005年全球产量超过900万辆,目前却仍然在巨大的危机中苦苦挣扎,由此可见,汽车企业的“生存危险期”没有绝对的“尽头”。即使企业暂时在市场上一帆风顺、春风得意,也要时刻清醒地居安思危;要不断正视危机、预测危机、化解危机。因此,对奇瑞、吉利们来说,如履薄冰应该被当作一种常态。

  (新华社记者:南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