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汽车企业与国外竞争必须依靠自己的东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5:24  财经时报

  几天前,抽身于“自主创新报告会”全国巡讲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此次他带来的提案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

  如今的李书福,已被更多的社会活动所包围。以全国巡讲为例,所到之处,都会被他激昂的情绪和自主创新的不渝精神所感动,他也乐此不疲。不失时机对外宣讲“自主创新”已被他认定为是自己必须背负的责任。

  在《财经时报》请李书福就自主创新下一个定义时,他顿了顿说,自主创新就是在自主掌控下,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并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没困惑 有困难

  自主创新之路坎坷,即使是被身处前沿的吉利集团也深感不易。

  李书福说,吉利每年用于自主研发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而这个比例在一些有实力的跨国汽车公司达到20%甚至更高,他做梦都期望能大幅提高研发费用,但自生自灭的吉利没有任何外援,只能孤寂地独自奋战,“所以,自主研发费是动态的,只能依据销售额的多少确定。”

  自我评价为“没困惑有困难”的李书福说,资金的缺乏是企业发展最亟待解决的瓶颈。

  自动变速箱是一个让李书福深为得意的成功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国家立项到2000年上海、天津等地研发的相继失败,耗资8亿元的自动变速箱似乎成为不可征服的大山,但吉利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历经两年多时间,最终获得成功。

  “涉及自动变速箱油路系统的参数,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各种动态数据的采集,只能由我们的工程师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获得;甚至连所有的检测设备也都是由我们的工程师自己研发”。提及当年的艰辛,李书福认为,他们没有超出常人的智慧和硬件设备,惟一拥有的就是始终如一的信念和勇气。

  现在,吉利正在加紧研制四速、六速、八速自动变速箱,这使中国的汽车自动变速箱技术向前跨越了60多年。目前,吉利的自动变速箱技术与世界同行差距缩短到2-3年。

  此外,吉利所研发的中国第一套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具有全球领先技术水平的高升功率全铝发动机;通过与马来西亚合作开创中国向国外转让技术先河的事例,都更加坚定了吉利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创新源泉在民间

  “真正创新的源泉在民间”。民营创新体系以自发为主,活力异常充沛,成长态势良好,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创新案例。但却因为社会资源有限,后续资金的缺乏使许多项目缺乏可持续性。

  敢于讲真话的李书福再次吐露心声,“每年,科技部、发改委在选项时,都不自觉地倚重国企,而创新基金也总是国企和大中型企业的囊中之物,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似乎永远无缘。”

  他认为,目前 “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自主创新的支持政策,多以某个创新技术项目或产品为对象给予支持,难免有“计划分配”、“一分了之”和“撒胡椒面”之嫌。既缺乏对项目的跟踪和反馈,也缺乏对技术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考虑。

  而意识到自主创新重要性的民营企业,却受困于资金缺乏、势单力薄的桎梏,企业无法承受重大技术开发的失败,民间有句话,“不搞自主创新等死,搞了自主创新找死”,许多民营企业面对自主创新感到进退维谷。

  国家在创新基金上对民营企业的暧昧和对国企的理直气壮让李书福有些愤愤然。他的提案中提出,在国家科技部设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委员会”,把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60%用于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最大程度地培育民间创新力量。

  许多媒体对数字60%的由来异常感兴趣,“逼问”李书福是不是做过调研报告。说话永远会引发行业人发笑的李书福,回答再次显露其可爱、可敬的内心,“我只是想民营企业受到关注,让国家用超过一半以上的基金投入到民企。”

  伟大的真理往往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没有读过太多书的李书福明白一个质朴却深刻的道理,中国企业与国外竞争,必须依靠自己的东西。(本报记者 贾艳)

(编辑:)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